时节如流、前行不止。
十年非凡历程,中国经济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十年,无锡产业勃兴的宏图画卷中,亦闪烁着新时代、新征程上这座城市历练的宝贵精神:从2012年到2021年,无锡规上工业总产值从1.45万亿元增长至2.14万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从3056.9亿元增长至4926.4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1.6%,尤其是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迈上两万亿元新台阶,标注着这座工业强市的发展新速度、新能级。
在新一轮城市能级的比拼中,工业日益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变量。十年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连上新台阶,亦是工业经济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亮眼的十年经济发展成绩单背后,是无锡坚定实施产业强市主导战略、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全力奔跑的突围奋进。
非凡十年,是艰苦跋涉的十年,也是初心不改的十年。纵深推进产业强市主导战略和创新驱动核心战略,推动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攀高焕新,奋力提高地标产业影响力、优势产业支撑力、未来产业爆发力,关乎无锡未来发展的“465”现代产业体系格局呼之欲出,无锡制造业再次出发,于新的征途书写辉煌。
总量倍增
工业经济综合实力快速提升
“十三五”以来,无锡工业经济总量和增速均明显提升。2016、2017、2018和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5.8%、8.6%、9.0%和7.8%,特别是2018年省内排名第1位,创出近20年来最高位次。2020年,该市工业经济抵御住疫情和国际形势的影响,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6.3%、增加值增长6.6%,增加值增速列苏南第1位,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达12.9%。
2019年,无锡市作为“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特色优势明显、技术创新能力较强、产业基础雄厚的地方”,受到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2019、2020、2021年,无锡连续三年被省政府办公厅表彰为“促进制造业创新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等工作成效明显的地方”。
动能提升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十三五”以来,该市强化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实施重点产业链(集群)市领导挂钩联系制度,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等重点培育的产业集群和相关产业链发展迅速,2021年主营业营收超千亿元的集群达到10个,其中高端装备产业集群预计首次突破1000亿元,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预计首次突破2000亿元,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2021年底,全市单位GDP能耗为0.281吨标煤/万元,苏南最低。全市建成1个国家级绿色园区、19个国家级绿色工厂,28个省级、市级绿色工厂,3家企业评为工信部绿色设计示范企业。13家企业入围环保装备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入围数量居全省第一。工业企业资源利用绩效评价深入开展,全市差别化政策推进落实走在全省前列,2019年全市集约用地综合指数评价排名全省第一。
效益攀升
发展活力、竞争力持续显现
“十三五”以来,该市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完善企业服务体系,正式发布《无锡市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发展条例》,立法设立“无锡企业家日”,让企业释放出更大活力,展现出更强实力。“十三五”以来,全市规模工业利润总量持续攀升,2017年利润总量突破千亿元,达1040.4亿元,之后三年年均增速11%,排名全省第二。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407.8亿元,位居苏南前列。市场主体支撑有力,“十三五”以来,累计新登记注册工业企业近3万家,企业总数突破7万家。龙头企业不断壮大,营收超千亿元企业达到3家,营收超百亿元工业企业有38家,比2015年新增11家。企业能级大幅跃升,A股上市公司(工业)数量从2015年的40家增至104家,市值从4598.45亿元升至12309.75亿元。连续四年“中国企业500强”“制造业企业500强”两张榜单入围数均居全省第一。
克难攻坚
产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十三五”以来,该市整合各方力量加强技术攻关,建成1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建设单位,4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13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获认定。到2021年底,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295家。其中,制造业创新中心创建取得重大突破,国家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封装测试创新中心获国家工信部认定、成为省内首个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无锡物联网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加快建设、创成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单位,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在锡布局江苏中心。江苏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生态基地落户无锡,涵盖CPU、整机、基础软件、安全产品等全产业链、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在无锡形成。
“十三五”以来,12家企业入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88家企业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为256家、506家,实施工业强基工程项目14个,列全省第二位。“奋斗者”号潜水器在无锡完成研发定型、总装和陆上联调、水池试验等关键环节任务,近30家企业参与保障,大国重器闪耀无锡元素。
蓝海进发
信息技术高地加快崛起
“十三五”以来,物联网产业年均增长超过20%,规模突破3000亿元,位列全省第一、全国前列,顺利实现国务院规划确定的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各项发展目标,无锡连续五年成功举办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在全球物联网版图上刻下“太湖印记”。2021年,无锡正式被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中国软件特色名城”称号,为全国第十四个软件名城,华云数据、朗新科技荣登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竞争力百强榜单,实现了无锡零的突破。2019年,全国首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落户无锡,无锡首用的C-V2X技术路线2020年正式成为国际主流标准。2018年集成电路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规模仅次于上海,国家“芯火”双创基地(平台)由国家工信部批复设立,成为唯一获批的地级市。无锡还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出台5G产业发展规划,建成超过8000个5G基站,在国内率先实现商用NB-IoT全域覆盖和IPv6规模商用网络部署。2018年无锡成为全国第一个物联网连接数超千万规模的地级市。2020年底,无锡入选国家综合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
数字转型
两化融合不断向纵深推进
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着力构建从标准、产品、装备、生产线到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完整体系。“十三五”以来累计建成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应用项目10个,中标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项目2个、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2个、工信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项目1个、工信部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项目2个,“瀚云”平台成为全国五大五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之一。
无锡建成省级智能工厂3家、智能车间124个,省级制造业“双创”平台7个,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8个。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成为2020年全省唯一的国家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捷普电子入选工信部“5G+工业互联网”十大集成创新应用。无锡高新区入围全省首批“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基地。(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