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铁列车运行10年或运行里程达到120万公里时要进行一次“大修”,通过全面检修让列车由内而外焕然一新。今年是无锡地铁运行十周年,记者日前走进西漳车辆段,一场“列车体检”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
在西漳车辆段的联合车间里,0104号列车正在接受“体检”。车顶的12台空调机组被全部拆解,6节车厢被一一解编,在动力车的牵引下移动至各检修点,由班组工作人员对所有部件进行彻底地维修。
在车间一角,一片片拆解下来的车门整齐地叠放着,维修人员手握工具仔细地将车门封胶剥离。“大修是对地铁列车各系统或部件进行分解、清洁、检查、探伤和整修的最高级别修程,通过大修,列车综合性能将得到恢复。”现场工程师介绍,“大修”要把车辆完全拆解,车顶空调、车体、转向架等要全部检修,橡胶材质的零件、螺丝之类的紧固件等要全部换新,每节车厢需要更换的零部件高达数万个。“大修”的列车在入库时会接受修前检查,对列车的“健康”情况进行初步摸底,随后列车会被解编,进入车辆各系统的维修环节,维修结束后进行车辆总装、车辆调试和试运行,顺利完成验收交付后才会重新投入运营。一列“大修”车辆从进入维修车间到重新投入运营耗时约35个工作日。
记者了解到,转向架的检修是列车“大修”的关键。工程师介绍,转向架上接车体、下与钢轨直接接触,如同列车的“双脚”,列车行进、转向、上下坡全都靠它,因此也被称作“走行部”,直接影响车辆安全。“随着列车运行里程的累积,转向架车轮会出现踏面磨平、踏面剥离、踏面形变等异常,这些异常会造成轮对径向跳动超标,存在安全隐患的同时,降低乘客的舒适度。”工程师解释,转向架上有一系钢簧与二系空簧等减振系统,时间久了减振系统也要换新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检修完成的转向架上车轮锃亮,墨蓝色的钢架侧边镶嵌着两块红色的铭牌,这是车辆的“身份证”与“体检合格证”:一块上面刻印着转向架的型号、生产日期及制造厂商等信息,另一块在检修结束后才刚刚镶嵌上去,刻印着最新的检修日期。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对列车“大修”进行溯源,进一步保障检修质量。
据介绍,除“大修”外,地铁车辆的检修类型还包括架修、均衡修和日常检修等,机械、电气、总装等不同班组相互配合保障车辆免遭“大小病”的影响。
恰逢无锡地铁运营十周年,2014年投运的1、2号线的列车率先迎来“大修”,两条线路共有51列在运营列车,现已完成了24列车辆的“大修”,预计明年完成1号线所有列车“大修”,2026年完成2号线所有列车“大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