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丰富地方志记录历史的形态
更好地传承文脉,留住乡愁
讲好江苏故事
省地方志办公室联合
各市、县(市、区)地方志工作机构
推出《江苏省情系列影像志》
其中
第一批推出60集乡土江苏系列
江阴的长泾镇
就是其中之一
下面跟着一起来
欣赏美丽长泾
长泾 舜风顺水 美丽长泾
东舜湖
长泾镇位于江阴东南部,南依太湖,北临长江,交通便捷、经济发达。镇域面积54平方公里,下辖12个行政村,总人口9.3万余人。境内河网密布、小河轻卧、风光旖旎,是典型的江南水乡,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中国粗纺呢绒名镇等荣誉称号。
周震东《舜风顺水看长泾》
历史悠久
泾韵流芳的诗意古镇
长泾古称“东舜城”,西晋《风土记》曰:“舜曾居此”,传说舜帝在此刀耕火种、开化先民,故名。据考证,长泾已有7000多年人类生息史,5000多年文明史和2500年文字记载史,为吴文化发祥地之一。
河中长龙运输忙
悠悠泾水流淌着古镇的血脉。以西泾河、东新河、长泾河组成的三泾里地区,水何澹澹、岸芷汀兰、风景如画,自古就为文人墨客汇聚之地,素有“舜城八景”之说,分别曰:梁堰松楸、西墩樵唱、斗峰飞翠、申浦来潮、东里书声、范庄烟树、黄墅晴霞和舜城旌表。现如今,长泾依然保存着千米石板老街、汪家石牌坊、张大烈故居等56处明清建筑,2010年,长泾镇入选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上:老街的下午茶
下:老街牌坊见证着时光的流转
明清老街深藏着历史的遗韵。泾水河畔的石板老街长达千余米,是江阴市保存最长、最完整的老街。老街始建于宋代,至明清,已形成七大富豪巨室,据清雍正《泾里志》记载:“俨成江邑东南一大市集矣”。老街两边至今仍保存有国家级文保单位1处、市文保单位6处。现如今的老街,是古老与现代的相映、历史与未来的交融,既有小桥流水,又有光影水秀,既有茶食“老字号”,又有咖啡“新网红”。
梁武堰遗址
梁武堰遗址蕴含着东舜的记忆。梁武帝时期,长泾地势高亢、十年九旱,昭明太子萧统赴长泾,根据地势高低不同,因势利导,分段修筑18座堰坝,堰成,长泾乃仓廪渐足、人气渐旺、名声渐盛。这项水利工程至今仍造福着长泾子民,发挥着水利灌溉作用。梁武堰遗址作为无锡地区唯一保存下来的古代水利枢纽,2021年,入选《江苏省首批省级水利遗产名录》。
梦里水乡 周建鹏
江阴蚕种场诉说着长泾的发展。蚕种场系民族工商业资本家宋氏兄弟于1928年所建,时名“大福蚕种场”,在蚕桑养殖、蚕种培育等工艺方面,既世世相传又代代创新。在老街“唧唧”的纺织声中,古镇孕育了大量民营纺织企业,打响了长泾“中国粗纺呢绒名镇”的金字招牌,奠定了长泾在长三角地区的工业地位。2019年,江阴蚕种场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福蚕种场
人才济济
名家辈出的风水宝地
太湖和长江的交融,柔美和激昂的碰撞,滋养了一代又一代长泾人,使得长泾儿女兼具太湖静柔流韵之灵气,又有长江奔腾不息之豪气,名人辈出、文脉相连。古时,丹青大师“元四家”之一的倪瓒在此归隐山野、挥毫吐墨;中医外科名家夏颧在此学博行善、施医惠贫。近代,诞生了中国催化科学先驱者张大煜、同位素地球化学家张理刚、著名抗日烈士张大烈、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上官云珠等一大批名人志士。
张理刚纪念馆
张大烈故居
张丰胄纪念馆
上官云珠纪念馆
风物流转
闻名遐迩的文化盛地
古镇百姓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凭借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创造传承了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如正月初一“轧龙门”,百姓虔诚祷告以求平安;二月十二“百花生日”,家家户户子女“沾红”以迎接东君春神;三月二十“游集场”,千米长街土特产琳琅满目。
《花好月圆夜》邵锋
月光曲 薛莉
千百年的历史也孕育了古镇烧饼、茶食等1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长泾月饼”已成为古镇的文化标识,据传,清同治、光绪帝师翁同龢回乡省亲,路经长泾,品尝“长泾月饼”后大加赞赏,遂购买进献皇宫,“长泾月饼”因成贡品而名满天下。2019年,长泾月饼亮相中央电视台《传奇中国节》栏目,至今长泾镇每年举办中秋月饼节活动,好评如潮。
长泾月饼——教我如何不想她
镌刻历史
满载荣光的红色热土
1940年,新四军六师师长兼政委谭震林率部驻扎长泾镇蒲市村,14个月时间里,领导指挥大小战役上百次。近年来,长泾镇挖掘整理《新四军在长泾》的100个红色故事,保护修缮新四军六师师部驻地旧址、张大烈故居等红色地标。2021年,长泾镇蒲市村入选全国首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
新四军六师师部驻地旧址
如今的长泾,正持续擦亮“舜风顺水·美丽长泾”靓丽名片,既注重延续古镇历史人文底蕴,又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既有产业高原、又有创新高峰,既有水乡风貌、又有和美人居,既有现代气息、又有田园乡愁,既有古韵遗风、又有江南风景”的美丽新长泾。
醉美东舜
《向阳而生,逐光而行 》蒋超
蒲墅里振兴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