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7日,确成硅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凯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分别在上交所主板、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12月16日,创业仅8年的航亚科技成功登陆科创板,为2020无锡“上市年报”画上圆满句号。
至此,在这个非常之年,无锡市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达到了16家,再创历史新高。
“要打好‘资本牌’!”无锡市委十三次十一届全会上,市委书记黄钦为壮大实体经济“主力军”划重点、谋实招。
目前,无锡的上市公司数量累计已达到162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有89家,进入全国前十,科创板上市公司7家,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均处在地级市前列。
更值得一提的是,A股的“无锡板块”总市值突破1.2万亿大关,超过去年1.18万亿的GDP,是全省首个A股总市值超万亿且跑赢GDP的城市。
与此同时,无锡上市的储备力量也不容小觑。据了解,目前已有8家企业成功过会,在证监会或交易所审核企业11家,报江苏证监局辅导企业26家。
企业加速奔跑
拥抱资本市场
乘风破浪的“无锡板块”将行至何处?
留给我们的想象空间
很大!
今年新上市企业中,华润微上演了科创板的红筹股“首秀”,奥特维是科创板光伏的第一股,而派克新材料则成为本地“两机”产业第一股;华润微、芯朋微、新洁能先后鸣锣上市,形成了令人瞩目的“集成电路板块”。
在资本市场,兼具创新禀赋和工商基因的无锡,是当之无愧的“弄潮儿”。
创下“第一”,争“唯一”过往数不胜数:
1993年太极实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是无锡和江苏省第一家上市公司;(1990年,中国证券市场才刚刚起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开业。)
无锡尚德电力于2005年12月14日在纽约交易所上市,是第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中国民营企业;
2007年4月18日,扬子江船业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挂牌,首发融资折合人民币55亿元,创造了我国企业在新交所上市首发融资规模、中国民营企业在新交所市值和在新交所民营企业股票向世界发行“三个第一”的上市佳话;
2018年5月8日,无锡药明康德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成为无锡第一家登陆A股的独角兽上市公司。紧接着,药明康德创造了一个纪录:在经历了13个交易日涨停后,当月24日,药明康德总市值达到1017亿元。至此,无锡首个千亿市值上市企业诞生。
一个又一个无锡企业站上了资本市场这个大舞台,演绎了一场场“鲤鱼跳龙门”的传奇故事,成就了又一个资本市场上“无锡现象”。
“无锡板块”的壮大深刻影响着无锡经济的发展。
从独闯天下到一个地区明星板块的形成,无锡的上市公司正将资本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产业优势,在区域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无锡虽是上市公司聚集的资本高地,但也有自身“短板”。
“今年企业上市数量创历史新高,但也要看到无锡市上市企业质量总体不够高,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有待提高。”全会上,黄钦对“无锡军团”提出了更高要求——继续抢抓资本市场发展机遇,努力实现每年新增15家上市企业、加快实现每个重点产业拥有3-5家千亿级市值上市公司的目标!
放眼国内,深圳A股公司突破310家,总市值达8万亿左右;杭州上市公司总数超200家,仅一家阿里巴巴就能贡献4万亿的市值。此外,南京、苏州、宁波等城市也在加速奔跑,IPO声浪逐高。
重量级城市背后往往都集聚了一批龙头企业,反观无锡,领军型企业还较为缺乏,无锡市市值千亿元以上的上市公司仅有2家。
产业基础、经济结构又决定了“无锡板块”特点:行业高度集中在化工、机械设备和电气设备等传统行业,新兴行业数量较少。
无锡,上市公司数量虽然不少,但市值普遍不高。同时还面临“多而不强、大而不优”的难题。
当然,也不能唯市值而论。正如一位无锡上市公司协会专家所言,“无锡的上市公司怎么样走到第一方阵,做到行业领先、技术领先、创新研发领先,这是我们要研究的。”
改变正在发生。从新增上市企业的构成中能探到这座城市的更新迭代。由于本地产业结构悄然变化,无锡上市企业的构成也在调整,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集成电路、汽车等产业正抢占纺织、服装、化工、机械等传统产业的风头。
从数量上看,虽然机械制造、化工等传统行业还是占优势,但是从市值上看就能看出变化,传统企业市值都很小,2018年以来很多大公司、新兴行业佼佼者乘风而上,药明康德、卓胜微,都是近年上市的“重量级”企业。
万亿市值当中,医药生物和电子已经占了近半壁江山,都可以反映出转型升级的趋势。
今年上市的16家企业中除了一家是证券公司之外,其余无一例外都有着浓浓的“科技”属性,科技型企业占比达到九成。
可见,资本市场的指挥棒正强化“创新引领”的导向,不少中小科技型企业已敏感地抓住这个机会窗口,形成了密集的上市步点。
以资本之水激荡城市发展,无锡正在竭尽全力打造适宜的资本生态。
一个数字可以看出无锡有多努力。
目前,无锡的科创板上市企业总数有7家,在国内城市中排名相当靠前。
一个企业、一个地区硬科技实力养成非朝夕之功。锡企在科创板的优异表现,可以说是近年来注重高科技企业培育,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创新之城的结果,跟当地政府对科创企业的重视以及对上市后备力量的培育也密不可分。
推动上市公司发展,无锡一直不遗余力。
长期以来,无锡坚持对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对于企业各个成长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扶持和引导;“创投无锡”等平台的持续发力,加大对上市后备资源栽培力度,推动本土上市公司从数量密集型向质量型增长转变。
今年上半年,尽管面临疫情考验,无锡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联合上交所召开了多场“科创板线上服务推进会”,推动企业精准靠前对接科创板。
与上交所,深交所,江苏高投等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上交所资本市场服务苏南基地,深交所无锡路演中心,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无锡分中心落户无锡……无锡正在不断扩充自己的资本朋友圈,让企业汇入资本的大江大河成为一种水到渠成。
眼下无锡市正着力壮大创新型企业集群,优化深化雏鹰企业、瞪羚企业和准独角兽企业三类企业的精准分层、扶持培育的政策体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攻坚攀登的计划,再加上聚无锡市之力打造的“太湖湾科创带”,可以想见一个面向世界、引领未来的创新策源地正在这里形成。
上市只是序章,上市后企业发展才是精彩大戏。
乘风破浪的势头还在上升,期待着用澎湃的资本力量助推无锡经济全面起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