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澄轨道交通S1线的建设开通,有效构筑起江阴与无锡两地“半小时通勤圈”,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自此江阴正式迈入“双铁时代”。
这个春节(2月9日至17日,共9天)S1线全线网免费乘坐。不管是留澄过年的市民还是来澄游玩的旅客都可以免费乘坐S1线尽情畅游全澄。为此本平台推出“坐着地铁看江阴”系列推文,带大家一起打卡S1线沿线风光。
现在一起打卡——峭岐站
峭岐站
为S1线标准车站,采用一体化空间设计,内饰采用与青阳站一致的灯塔造型的立柱为核心,纵向线性灯具连接柱网贯穿整体车站空间,营造出简洁动感的空间质感。
说到峭岐这个地方
它有着很多的历史典故
下面一起来听听
峭岐和“东木桥”的故事
峭岐与萧埼
峭岐集镇坐落于冯泾河与白屈港交汇处,现属徐霞客镇峭岐村,旧时集镇以冯泾河为界分称南峭岐和北峭岐。
峭岐在元宋时期还未形成村落,由于地势低洼,仅在今峭岐集镇北部稍高的地方建有猛将堂等庙宇。目前人们谈到峭岐地名,普遍认为峭岐原为萧埼,取“荻苇萧森,路径崎仄”之意。在清康熙三年(1644),峭岐地区撤凤戈乡建镇,下设11保171甲,用“萧埼”两字。到清同治九年(1870),清朝廷将康熙年间的由单(即土地所有权证)重新核实后换发,又将萧埼镇写作峭岐镇,并且是正楷印鉴统一盖上。自此,直至新中国成立前的近百年中,民间一直将两种地名混用。新中国成立后,就很少有人再用“萧埼”两字写地名了。
▲原峭岐集镇雕塑
那么,峭岐是何时形成村落,又怎样演变为集镇和乡镇所在地的呢?峭岐有座有名的桥,叫东木桥,顾名思义,此桥在集镇的东边,是木质桥。而东木桥原来叫参桥,因为此桥两边均是低洼圩田,在低处建桥,桥下还需行船,故桥洞要有一定的高度,那低洼处突出一座桥梁,故名参桥。建参桥,已是明中叶的时候,参桥建成,便于行人,促进了商贸。其时江阴东乡的棉纺织等手工业兴起,蚕茧也普及到农家,这些手工业品需要作为商品交易,到峭岐后,便在参桥堍歇息,如有人买便就地出售,日久便逐渐引来更多的人脉。有些人看出了潜在商机,便在桥堍旁置田建房,渐成商铺村落,再久而久之,遂成为集镇。成为集镇后,它的地域优势及交通优势就优于南峭岐,因为峭岐东北部的村落远比西南部的密度高,而且东部手工业比西部发达,后来北峭岐规模就超过了南峭岐,随之,政治、文化中心就逐渐移到北峭岐。
▲峭岐公社皋岸大队集体劳作
传说,峭岐由于这个地名,曾经免遭一次灾难。那是明朝末年,清兵入关一路向南杀来,到江阴却遇顽强抵抗,即“江阴八十一日”,可清兵到了峭岐附近,知道了前面是峭岐,便撤兵走开。原来清兵又叫旗兵,而峭岐谐音“消旗”。清兵认为此地对他们不利,便绕开了这个地方。
2003年,原峭岐、马镇、璜塘三个乡镇合并,组建了霞客镇,并于2007年更名为徐霞客镇。
来到峭岐
怎能少了菲油果和蓝莓!
这两款江阴“隐藏款”特产
在这里就能品尝到!
峭岐站:“隐藏款”特产
花山蓝莓采摘园位于峭花路48号,占地面积116亩,主要种植蓝莓、桑葚、枇杷、黄桃、无花果、软枣猕猴桃、菲油果等品种,现有3个农产品已通过了江苏省绿色食品认证。
菲油果
是一种生长在巴西、巴拉圭、乌拉圭和阿根廷等中南美洲地区的果子,目前在我国尚未形成产业化。其果实深绿或暗绿色,略带些红色,外形呈椭圆形至卵形,闻起来有股清新的气味,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目前,在花山蓝莓采摘园已成功小规模引种菲油果,果期在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
原本生长在高海拔地区的蓝莓,在花山蓝莓采摘园也是主要特色农业果品项目之一。每年4月到8月,游客们便可前来品尝新鲜的蓝莓,享受采摘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