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是历史的产物,也是城市的记忆。江阴地名源远流长,蕴藏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人文内涵,江阴发布自6月22日起推出的《江阴地名故事》系列推文获得了大家的广泛关注。
应读者要求,从7月8日起,我们将陆续推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合并乡镇的地名故事。
长 山
长山地名因山得名,距江阴市中心10公里,北临长江,南有凤凰山、石牌集镇,东临巫山,西至石牌港口。长山东西狭长,形如梭,山势蜿蜒曲折,起伏不平,海拔90.4米,号称“十里长山”。
长山曾出土过三亿年前的磷木化石,即远古时期火山爆发,地表物质卷入岩浆而形成化石。同时在长山边沿出土过新石器时代的网纹陶片,由此说明人类生存在此从事渔猎时间较早。
古代时,长山曾名石筏山,又名真山。自古以来,在城东地区及张家港市南沙、后塍一带,民间都流传着长山、孤山、段山的神话,尽管似真非真,但给后人留下了美好的故事。
▲长山河北村
传说在盘古开天地时,天帝对乾坤布局了山、水、草、木、河、道、人、畜、居等的安置。为求证设置是否合理,天帝召集各路神将巡视。据说天将小秦王是掌管山丘安置的,他不小心将长山西头伸入长江中心,严重阻碍江水潮涨潮落,逢大汛大雨,上游百姓灾难深重。这次,东海龙王奉命沿江巡视到长山,见山头伸入江心,并挡住上巡去路,便腾地跃出水面察看。只见定山以北及江北陆域,江水肆虐,人间仙景荡然无存,百姓衣衫褴褛,露居在各座山上。东海龙王腾云驾雾,即刻到达天宫,如实向天帝诉说长山坐落失误之事。天帝听后大怒,急命正在他山视察的小秦王去长山解决问题。小秦王到长山后,看到西山头躺在江中,严重影响江水涨退,流水不畅,又见上游白浪滔天,江北滩涂不断向纵深塌陷。此情此景,小秦王觉得愧对黎民百姓,怒火冲天,拿出神鞭,欲将伸入江中的山头劈去。突然停鞭思想:长江两岸滩涂南涨北塌,只因江北无山,根基不硬而致,何不将此山头劈断移到江北呢?果断的决策,立即见之于行动,小秦王手握神鞭,高高举起,欲甩鞭向山头抽去时,不知是何缘故还是思想开了小差,这一鞭抽去,轻飘飘落在长山的西山头,只留下一条凹形鞭痕。原来小秦王怕再犯错被天帝处罚,正考虑着将山头劈过去后,移至哪个位置最佳,所以,没有施展神力,只是将神鞭随意撂在西山顶上。在小秦王选准坐落方位后,将神鞭稳、准、狠地向山头抽去,劈开长山西山头,将它飘移到对江靖城北。从此江北江滩不塌,越积越高越大,冲积成马驮沙,并有了一座山,名孤山。小秦王在收鞭时,鞭稍头带上一块泥巴,泥巴正巧落在长山东侧,约10多公里的地方,泥巴得到神鞭灵气,便渐渐长大,形成了段山。
据说小秦王在鞭劈长山西山头时,鞭略带斜面,因此,长山西山侧,有巨石飞跨入江,平面如筏,在此可观长江潮起潮落的美景。后秦始皇欲以此筏浮海,故名“石筏山”。有古诗云:“高飞巨石入江中,数丈平悬竹筏同。上下疑随潮水定,秦皇浮海逞威风。”因“筏”谐音同“牌”,石牌也由此而名。
又传说长山曾叫“真山”。为何叫真山,这里也有个神话故事。梁武帝时,有一女子在此修道得仙,山侧有位樵夫见鹿生了一女,后收养长大为女道士,梁武帝为此立一景观,白鹿娘死后葬于此,号为真山。
▲长山地理图
长山宋时设石牌寨,属宝池乡,清时属三官镇,民国建为石牌乡。1961年由三官、要塞两公社划出部分大队合建石牌人民公社。1982年更名长山公社。1983年10月改称长山乡。1988年6月撤乡建镇。1994年7月,长山镇并入要塞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