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是平淡生活中的小确幸,也是一座城市不可缺少的烟火气。江阴地处“江尾海头”,美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勤劳聪慧的江阴人民在追求美好生活中,孕育出了苏帮菜系中重要支脉——江阴菜。
江阴菜既反映了江阴人生活中的饮食品质、审美观念、情感活动,也体现了江阴地方的自然环境、生产水平、社会文明。本平台联合江阴市烹饪协会推出《寻味江阴》系列推文,通过文字与镜头,探寻江阴美食文化的魅力与精彩。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
又是一年重阳时
重阳节
不仅仅是一个节日
更是一种传承
《重九日宴江阴》
【唐】· 杜审言
蟋蟀期归晚,茱萸节候新。
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
高兴要长寿,卑栖隔近臣。
龙沙即此地,旧俗坐为邻。
据记载
这首《重九日宴江阴》
是杜甫的爷爷杜审言
在重阳节当天
于江阴华士龙砂山上宴请宾朋时
有感而发写下的
通过杜审言的这首诗
我们可以知道
在唐代时
江阴便有佩戴茱萸、登高宴饮的习俗
那时的江阴百姓,登的是濒江面海的黄山、定山、龙砂山,佩的是茱萸,饮的是菊花酒。江阴人将茱萸称为“辟邪翁”,将菊花称作“延寿客”,都是秋季对人体有益的。
宋代以后
插茱萸的习俗渐渐消失
除赏菊之外
重阳糕
逐渐成为重要的节令食品
一直流传至今
重阳糕
与端午的粽子
中秋的月饼一样
每年重阳节前
江阴不少糕团老字号门前
都会挤满前来买重阳糕的人
今天
跟着发布君的脚步
一起来探寻重阳节的味道~
团圆双拼
富悦新杜康园的重阳糕极具特色,以圆形呈现,每一枚皆是家庭团圆、和谐美满的象征。
糕点师傅在圆形模具上仔细刷油,随后把过筛后松散的糕粉放入模具,铺平后放入豆沙抹平,再盖上最后一层糕粉,表面放上红绿丝、坚果、干果等。双拼色的重阳糕铺粉需更加仔细,一条笔直的分界线,将白色、紫色搭配得恰到好处。
进入蒸锅大约半小时,一块热气腾腾的重阳糕就新鲜出炉了,只凭一股天然的食材香气便让人欲罢不能。
新派食尚
在江阴,壹蔻芙是一家“年轻”的糕饼店,其推出的重阳糕,经过精心改良,好吃而充满新意。另外,它还有一个新潮的名字,叫“重阳糯糯糕”。
这里的重阳糕是烤出来的,外脆里糯,薄脆的外皮中间夹着软糯的糕,中间还搭配了桃仁和葡萄干。重阳糕的表面还撒了很多芝麻,一口咬上去,芝麻薄脆的香味,混合了软糯而不粘牙的糕,幸福感满满。
红糖风味
公和永的重阳糕,遵循古法手艺,坚持纯手工制作,经过淘米、浸米、碾粉、铺粉、撒粉、蒸糕、脚踏、切糕八道工序。最后在重阳糕上撒上芝麻、瓜子、松子等,用旺火沸水蒸出谷物特有的清香。
刚刚出炉的重阳糕,软、糯、粘,所以绝对不能用刀切,只能用线!将线固定在重阳糕上,两只手交叉对拉,用力一扯,一分为二,干脆利落。切出的重阳糕自然也是香甜可口。
儿时记忆
亿口福作为一家老字号,人气一直很旺,新老顾客络绎不绝,可以说是承载了几代江阴人的共同记忆。亿口福会根据季节时令变化,推出江阴传统名点。当下,重阳糕当然必不可少。亿口福的重阳糕吃到口中,软糯爽口、香甜细腻。
淘洗、浸泡、打粉、掸水……凌晨,糕点师傅们就开始忙碌起来。将米泡半小时左右,打成粉,加水、加桃仁等所有辅料搅拌均匀,上屉蒸熟后,表面加以红绿丝点缀。从蒸箱拿出后,热气腾腾的重阳糕充满诱惑。糕面上,细密交织的红绿丝、醇香的核桃肉与甘甜的豆沙巧妙点缀,不仅为糕点增加了营养价值,也让人们在品尝时有了惊喜的口感体验。
今天你吃重阳糕了吗?
你喜欢什么口味的重阳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