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6-28日,以“文明互鉴:共创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主题的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第七届年会在北京凤凰中心举办。本届年会旨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合作、不同文明互学互鉴,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会议期间,中外政治家、国际和地区组织代表、驻华使节、专家学者、艺术家、青年代表、企业领军、媒体人士从不同角度交流、探讨,为促进不同文明和谐相处凝聚思想共识、为应对人类共同挑战贡献智慧力量。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发表主题演讲,通过详实的论证阐明了中华文明发展的三个里程碑,及其与中医药发展的关系,引起与会嘉宾的反响与共鸣。
在本次论坛“中华文明与中医药”环节上,顾植山表示,中华文明确立于五千年前的炎黄时代,从三皇五帝到华夏体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和统一性。
在顾植山看来,“三皇 ”是中国古人认识自然周期节律的三大里程碑。“天皇”伏羲是中国天文学的创始人,二至(冬至、夏至)二分(春分、秋分)加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八节,四季八节的划分是中国古人认识自然周期律的第一阶段;“地黄”神农从地上物象变化认识太极开阖枢,此为认识自然周期节律的第二阶段;“人皇”黄帝时代在建立律曆的过程中,完成了阴阳五行理论和六十甲子的编制,是中国古人认识自然周期节律的第三阶段。
黄帝、颛顼、帝喾、尧和舜,五帝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奠基者,都在天文曆法上有重大贡献,大禹治理洪水对中国社会和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论坛中,顾植山解释了华夏民族称谓的由来。夏、商、周三族兴起的地区不同,祖先来源各异,但商、周两族,都认为其祖先起源与兴起的地域是“禹绩”,即由大禹奠定的夏文化疆域。周人以夏文化继承者自居,称其兴起的西土为“有夏 ”、“区夏”、“时夏”,称原商朝统治中心地区为“东夏”,所封诸侯号为“诸夏”,由此形成了民族的称谓——“华夏”。
东周“礼坏乐崩”、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复兴、唐朝王冰撩起五运六气面纱、北宋陈抟吹响太极河洛号角、直至元朝各路设医推崇“三皇”……顾植山在演讲中论述了中医传承“三皇”文化的历程,阐释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和统一性。
“东周以后,礼坏乐崩,文献上不断出现偏差,到春秋战国礼坏乐崩对于三皇文化核心思想知道的人比较少了,诸子百家对这个问题做了很多复兴努力,但是我认为没有达到华夏的高度,未臻华夏胜境。”顾植山说。
此外,顾植山认为北宋做了许多有关文化复兴的努力,但也没有达到华夏的高度,学界忽略了元代对于文化的传承的贡献。“我们都忽略了元文化,把它作为少数民族文化、没有重视,元代对北宋学术的继承发扬,突出表现在对中华文明之祖三皇的推崇。”顾植山补充说。
另据今日头条汤用彤国学号报道,顾植山先生获2023汤用彤国学奖。
顾植山推荐语:
顾植山教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全国中医优秀人才研修项目授课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五运六气研究专家协作组组长,世界中联五运六气专业委员会会长。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合作导师。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龙砂医学特色诊疗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无锡市龙砂医学流派研究院名誉院长。安徽省名中医,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曾先后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特别专项课题及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中医疫病预测预警方面的课题组长,国家973项目评审专家等。在五运六气研究方面,为全国这一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享誉海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出版独著或主编的学术专著8部,代表著作《疫病钩沉——从运气学说论疫病的发生规律》《顾植山运气医论选》等。
顾植山颁奖词:
江阴龙砂,襟山带水,代产良医,懿欤为盛。顾公植山,胸涵浩然,树蓺五十载杏林,流香七百年橘泉。
阐释五运六气,开阖阴阳枢机。
首倡三司诊式,明析膏方民俗。
传承中医文化,培养后辈俊才。
医研相彰,成果卓著。
守正为新,医人寿世。
荣获此奖,当之无愧。
顾植山
1966年底中医学徒毕业后在农村基层从事中医临床工作13年。
1979年参加全国中医师选拨考试,被安徽省政府作为“特别优秀的青壮年中医药人员”选调到安徽中医学院任教。任教期间每周不少于2-3次门诊。
2007年应江阴市政府邀请在江阴组建致和堂中医药研究所,发掘龙砂医学流派;
2012年承担国家龙砂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门诊在合肥、无锡、江阴三地兼顾,每周临床带教2-4个半天。传承弟子现已超过100人;在全国各地的工作室和推广工作站已有40多家,常全国各地巡诊示范带教。
临床疗效卓著,全国各地久治不愈的疑难杂病慕名就医。在抗击新冠肺疫的斗争中,始终与全国各地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弟子们网上会诊指导,兼为无锡市卫健委制订中医药防治方案,成绩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