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到了!是白额雁!”最近,观鸟爱好者“冬夏”在江阴定山山顶,发现了大批过境的白额雁。“看到的时候特别兴奋,我数了一下,这批白额雁大概有53只,队形呈人字形,场面很壮观。”记者从江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冬夏”发现的白额雁为江阴鸟类新记录物种,今年秋季以来,在江阴境内观测到的候鸟数量创新高,这座滨江之城正成为迁徙候鸟的“热门驿站”。
候鸟是随着季节变化在不同地域之间进行周期性迁徙的鸟类,它们通常春秋两季往返于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我从8月底开始关注秋季鸟类迁徙,那时候气温较高,能观察到的候鸟并不多。从10月10日开始,来江阴的候鸟数量变多了。”“冬夏”告诉记者,他经常在定山观鸟,像灰脸鵟鹰、雀鹰、苍鹰、赤腹鹰等猛禽,白腹蓝鹟、鸲姬鹟、红尾歌鸲等小型林鸟,成为鸟类迁徙季来江阴的“常客”。
候鸟“用脚投票”,背后是江阴持续升级的生态保护力度。江阴已建成湿地保护小区6个,湿地保护率达34.1%。窑港口长江湿地保护小区的天然芦苇荡、桃花港长江湿地保护小区的浅滩水域,定山、砂山、秦望山等山林区域为候鸟停歇、觅食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此外,江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该市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大力开展打击非法贩卖、捕猎专项行动,形成执法高压态势。
秃鼻乌鸦、红胁绣眼鸟、黄胸鹀等“稀客”也首次到访江阴。不久前,观鸟爱好者“有点怕高”还在利港江边的一处丛林里发现了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胸鹀(俗称“禾花雀”)(如图)。黄胸鹀素有“稻田精灵”之称,越冬地多在中国南方,目前该物种数量锐减。观鸟爱好者“子牙后裔”在砂山拍到了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红胁绣眼鸟。
科技赋能让保护更精准。近年来,在江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导下,江阴通过智能设备与人工观测协同发力,构建“江—山—林”立体监测网络,精准捕捉到东方白鹳、林雕、震旦鸦雀等保护物种,一些往年难以观测的鸟类从“稀客”转为“常客”。目前,江阴已形成鸟类观测分布热点图。长江利港段、璜土段3套鸟类图像智能识别系统持续发挥作用,年内已监测到鸟类6目10科13属18种1992只。(唐芸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