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有网友发帖称,有认识的演员去世了。同日上午,记者联系上发帖人“洋洋”,对方称是在朋友圈看到消息后有感而发,因为都是演艺圈的同行。
离世男演员母亲朱女士介绍,儿子名叫陈宇,今年44岁,因脑出血在21日晚于成都去世。

朱女士昨日早晨6时从老家赶到了成都。她记得,20日晚,陈宇说他有戏要拍,于是从家离开去了成都。“21号后一直电话联系不上他,24号报警了才知道他因为脑出血在21号走了。”
谈起此事,她难过地说:“他有时候会看剧本、背台词到半夜一点,我之前让他做体检的时候检查一下高血压,他觉得自己年轻,没在意。”
发帖人“洋洋”告诉记者,演艺群的同行们都在交流群里缅怀陈宇,这让他们想到了自己,“可以说是广告演员、群众演员的生存现状。特别赶,一定要抓住机会才有收入。”
发帖人洋洋说:“短剧现在的制作周期特别短,因为一切都和钱、经费有关,短剧为了压缩经费只能压缩周期,所以特别赶工期,大家身体都有点儿扛不住。大家经常在现场眯一会儿又继续开工。”
王小川同样提到了短剧行业的高强度工作现状,“现在短剧为了赶工期通宵达旦地拍戏都是家常便饭。我今天拍戏早晨五点半才结束。因为短剧一般七天以内就要拍完,时间很紧,几乎天天都有夜戏。”
警惕!
脑出血这种“老年病”
越来越年轻化
脑出血俗称脑溢血,是指非创伤性脑内血管破裂导致血液在脑实质内聚集。
脑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5%~55%,发病急、进展快。1个月的死亡率高达35%~52%,发病6个月仍有80%存活患者遗留残疾。
绝大多数的脑出血,是大脑内硬化的小血管破裂所引起的,而罪魁祸首往往是高血压。
大脑内的小血管硬化,在长期高血压的影响下,血管壁变得像玻璃一样脆,而且越来越薄。一旦血压突然升高,如酗酒、生气、熬夜工作等,就容易破裂,进而导致脑出血。
医生提醒,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容易发生脑出血,原因是患者长期受基础疾病影响,脑血管常发生病变,进而增加引起脑出血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脑出血这种“老年病”越来越年轻化。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脑出血的高危因素在年轻人中越来越普遍。再加上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暴饮暴食、缺乏运动、吸烟饮酒等,这些因素都在不断增加年轻人发生脑出血的风险。
出现以下6类症状一定要警惕
1. 剧烈头痛或长期头痛突发加重,尤其伴有严重的恶心呕吐,或伴颈背部疼痛等;
2. 突发肢体麻木、无力、口角歪斜等;
3. 突发说不出来话,或说话含糊,或听不懂别人说话等;
4. 视物模糊、眼部胀痛和重影等;
5.原因不明的困倦或神志不醒,躁动,尤其伴大小便失禁等;
6. 突发的头晕、视物旋转,晕倒在地。另外,脑出血后血压明显升高,少数病例出现痫性发作,严重者迅速转入意识模糊或昏迷。
若有上述任何症状,应第一时间就医诊治。
预防脑出血这7件事要做到
1. 健康饮食:少食用油腻、高盐、高糖的食物,多食用蔬菜水果,保持营养均衡。
2.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保持良好的生物钟。
3. 适度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游泳等。
4.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脑出血的风险,对身体有危害,尽早戒烟限酒。
5. 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治疗。
6.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过度波动,学会调整心态,保持平和。
7. 定期体检: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与脑出血相关的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