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锥形帐篷像从山野里冒出来的巨型蘑菇,咖啡的醇厚香气混着草木的清新在风里打转……赶在国庆中秋双节前,在江阴定山飞马线的徒步起点,福地咖啡第五家门店悄然落地。无论是墙上的“飞马线”涂鸦和“去爬山”字样,还是店内陈设的登山杖、藤编筐、棉麻袋,处处皆是徒步元素。刚开业后的首个长假,这里每天有1500多人打卡,带来日均消费近200单。
不同于其他咖啡品牌,“福地咖啡”名字里就带着“澄江福地”的寓意,是由江阴文化商业旅游产业集团打造的“1号”文旅自主品牌。这杯咖啡从诞生起就肩负“特殊使命”:既要承载商业消费的活力,更要传递文旅服务的温度。仅两年时间,福地咖啡已开出5家门店,目前,会员人数已突破4300人,消费订单超3.5万笔,33%的会员消费占比印证着本地市场的认可。
位于江阴天华艺术中心东南角的口袋公园“阅享园”,是福地咖啡的“起点”。“咖啡市场越来越‘卷’,想打造小而精、好复制、风险低的单店模式,让咖啡更融入社区。”主理人宋博文有着多年咖啡经营经验,为了谋求转型寻找新空间找了一年多,“没想到最后与江阴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一拍即合。”彼时,江阴旅文公司正积极探索公共空间价值升级,思考“如何在公共空间里嫁接文旅服务”,咖啡店成为他们眼中适配度极高的载体。江阴旅文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首店的成功坚定了福地咖啡“场景融入”的发展路径。
之后,福地咖啡延续社区属性,开出第二家天鹤公园店。国乐岛全新投用后,福地咖啡在岛上的美术馆开出第三家门店,实现咖啡与艺术场景的深度融合。再之后,第四家门店成功落地江阴市体育中心羽毛球馆,完成咖啡与体育场景的嫁接。这个过程中,它始终保持着50平方米以内的“小体量”,既能适配不同公共空间的功能调性,还能提供服务为场景“加分”。
经常到店光顾的顾客会发现,这里的咖啡香里有着浓浓“江阴味”。“文化创新始于一个小小的杯套。”从中央美院毕业的宋博文把杯套打造成江阴文化输出的窗口。他与江阴博物馆合作,提取馆藏文物纹样,结合“凤飞飞”“龙澄澄”等博物馆IP,设计出古韵与萌趣兼具的联名杯套;推出“江阴地标系列”杯套,把江阴大桥、兴国塔、鹅鼻嘴公园等标志性建筑一一呈现……
与大型赛事、本土文化IP的深度联动,让福地咖啡的文化创新更“活”了。“澄马”期间,福地咖啡不仅通过杯套传递马拉松精神,更全力支持赛事服务,赞助8000份咖啡冻干粉,让跑者冲线后既喝到本土品牌咖啡,也能感受城市温暖。徐霞客国际旅游节期间,福地咖啡又聚焦超级IP“徐霞客”设计了6款能攀岩、能探险的“全能青年徐霞客”。
文化推广的舞台上也有福地咖啡的身影。今年“苏超”联赛在江阴市体育中心举行期间,福地咖啡也出现在了“江阴有礼”展位上,为球迷们提供1L装冰鲜柠檬汁、酸梅汤、咖啡等饮品,既满足观赛者补水需求,也让外地游客借饮品感受江阴文旅服务与本土风味。“打造咖啡品牌的过程其实也是挖掘、呈现、推介江阴文化的过程,福地咖啡锚定成为江阴‘城市文化新符号’。”江阴旅文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唐芸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