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锥形帐篷像从山野里冒出来的巨型蘑菇,咖啡的醇厚香气混着草木的清新在风里打转……赶在国庆中秋双节前,在江阴定山飞马线的徒步起点,福地咖啡第五家门店悄然落地。无论是墙上的“飞马线”涂鸦和“去爬山”字样,还是店内陈设的登山杖、藤编筐、棉麻袋,处处皆是徒步元素。刚开业的首个长假,这里每天有1500多人打卡,带来消费日均近200单。
不同于其他咖啡品牌,“福地咖啡”有着澄江福地的寓意,是由江阴国资打造的“1号”文旅自主品牌。这杯咖啡从诞生起就肩负特殊使命:既要承载商业消费的活力,更要传递文旅服务的温度。仅两年时间,福地咖啡已开出5家门店,目前,会员人数已突破4300人,消费订单超3.5万笔,33%的会员消费占比印证着本地市场的认可。这份藏在咖啡香里的“平衡术”,值得细细拆解。
这份“一拍即合”并非偶然。彼时,江阴旅文公司正积极探索公共空间价值升级,思考“如何在公共空间里嫁接文旅服务”,咖啡店成为他们眼中适配度极高的载体。“阅享园首店运营远超预期,开业后至少有4个月都维持着高人气,像工作日的中午人流量有50人次。”江阴旅文公司规划建设部部长邹超级表示,首店的成功坚定了福地咖啡“场景融入”的发展路径。
之后,福地咖啡延续社区属性,开出第二家天鹤公园店。国乐岛全新投用后,随后,国乐岛又在美术馆开出了第三家门店,实现咖啡与艺术场景的深度融合。再之后,第四家门店成功落地江阴市体育中心羽毛球馆,完成咖啡与体育场景的嫁接。这个过程中,福地咖啡始终保持着50平方米以内的“小体量”,既能适配不同公共空间的功能调性,还能提供服务为场景“加分”。
如果说杯套是文化传播“小载体”,那与大型赛事、本土文化IP的深度联动,便让福地咖啡的文化创新“活”了起来。“澄马”期间,福地咖啡不仅通过杯套传递马拉松精神,更全力支持赛事服务,赞助8000份咖啡冻干粉纳入完赛包,让跑者冲线后喝到本土品牌咖啡,感受城市温暖。徐霞客国际旅游节期间,又聚焦超级IP“徐霞客”设计了6款能攀岩、能探险的“全能青年徐霞客”。
此外,福地咖啡还深度参与文化推广。今年“苏超”联赛在江阴市体育中心举行时,福地咖啡也出现在“江阴有礼”展位上,提供1L装冰鲜柠檬汁、酸梅汤、咖啡等饮品,既满足观赛者补水需求,也让外地游客借饮品感受江阴文旅服务与本土风味。“打造咖啡品牌的过程其实也是挖掘、呈现、推介江阴文化的过程,福地咖啡锚定成为江阴‘城市文化新符号’。”邹超级介绍。
这家“村咖”还成功盘活了山脚一处老屋。“这房子原是村里的门卫房,留存着定山村特有的乡村建筑肌理。”定山村党总支书记陈明华告诉记者,福地咖啡选中这个点位,正是看中了它与飞马线文旅资源的高度契合,“没拆一砖一瓦,只是重新调整了空间架构,保留了乡村建筑的老味道,又让空间更实用。”更关键的是,门店租金还为定山村带来了增收,让乡村原生空间变成了助力乡村发展的“增收活水”。
“明年就是农历马年了,估计飞马线因为马元素还能再火一波,现在已经在琢磨新设计了!”宋博文眼里满是期待,“到时候不管是门店装饰,还是咖啡包装,都会融入更多马元素。”从无人问津的山脚门卫房,到兼具服务与体验感的咖啡驿站,福地咖啡不仅填补了飞马线沿途缺乏补给点的空白,更实现了乡村文旅与商业运营共赢的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