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田野里栽花种果,体验劳动的快乐,感受乡村振兴的活力;走访科技型企业,在先进技术体验中点燃科创梦想;在“奇妙博物馆”里挖掘考古盲盒,参与趣味游戏,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精准对接青少年需求,强化部门协同,链接社会资源,运用新技术,无锡市各级关工委组织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正从传统的“固定课堂+单项讲授”模式,“进化”为兼具体验感、互动性与创新性的丰富形式,覆盖面与影响力持续扩大,让青少年在广阔的社会“大课堂”中厚植爱国情怀、深入认识社会、收获成长。
强力支持 新阵地建起来
一场主题为“走进创智园,放飞科学梦”的班会上,江阴市青阳实验小学的学生畅谈对科学的理解与憧憬。江阴市青阳初级中学开设的“小霞客”科学探秘地理知识竞赛现场,气氛紧张而热烈,网络直播间吸引近万人观赛、参与抢答,共同探讨地理奥秘。这是江阴市关工委第二届“荟聚科学城,争当小霞客”主题活动现场的生动画面。
据江阴市关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连续两年举办的争当“小霞客”活动,以“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尊重实践”为精神内核,通过组织一系列沉浸式、互动性强的活动,引导青少年勇追红色梦、科学梦、人文梦、生态梦与绿色梦,已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作品牌。
“活动办出特色、形成品牌,离不开坚实的阵地支撑以及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该负责人表示,随着江阴市校外教育辅导总站今年在无锡全市率先启动运行,区域实现了四级校外教育辅导网络全覆盖。通过统筹策划与规范执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更有创意、深入人心。“我们将校外教育辅导总站设在国乐岛少年宫,那里汇聚了科技馆、妇幼中心等10多个部门。我们聘请这些部门的负责人担任兼职副站长,组成‘智囊团’,在课程建设、活动策划、资源共享与队伍培训等方面提供专业支持,为青少年成长提供更优质的土壤。”
建强阵地、明确方向、统筹安排、示范引领,无锡市各级关工委严格遵循要求,规范开展并持续升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增强活动的吸引力与感染力。今年4月,无锡市关工委“老少同声爱国情,同心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无锡市天一第三实验小学启动,为无锡市开展活动指明了方向。滨湖区关工委积极发挥各类示范点的带动作用,年初便制订宣讲计划,通过一系列示范宣讲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梁溪区在挖掘新鲜宣讲力量的同时,新建12个“五老”工作室,壮大特色团队,为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注入新活力……持续迭代升级的活动形式,让无锡市青少年愿意参与、能够共情、确有收获。
鲜活有趣 新模式动起来
“倪瓒,这位元末明初的艺术大家,生于无锡梅里祇陀村……”在倪瓒纪念馆里,宣讲员生动讲述画家倪瓒的生平。青少年不仅深入了解其艺术成就,还通过全息投影感受倪瓒所处时代的市井风貌,在古琴与书法体验中,完成一场“跨时空对话”。在王莘纪念馆、新四军六师师部旧址纪念馆等场馆,青少年同样在互动体验中收获知识与感悟。
“锡山区汇聚了红色场馆、传统文化、劳动教育、科普实践等丰富的资源,为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的青少年开展多样化的宣讲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锡山区关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去年起,锡山区关工委以“示范宣讲+游学宣讲”为核心模式,紧扣“安全性、教育性、实践性”原则,着力打造主题教育活动特色与亮点,将区域内70余个教育基地转化为“行走的思政课堂”。“五老”宣讲员依托地方旅游资源优势、深度嵌入“宣讲”与“学习”元素的“主题教育游学宣讲”品牌,全方位助力青少年综合素质提升。
整合资源、串珠成链、多元方式,锡山区的一系列探索实践是无锡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创新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形式的生动缩影。无锡市各级关工委紧贴青少年实际需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育实践,推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持续创新、落到实处。宜兴市关工委将主题征文活动与学校思政课结合,融入德育教学中。无锡经开区结合节日策划了互动性强、体验感佳的活动,活动涵盖非遗传承、科学技术、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惠山区关工委紧扣“一包三改”精神,引入本地科技企业资源,开设一系列沉浸式研学、体验与宣讲活动。这些鲜活、接地气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吸引青少年踊跃参与,使他们在实践中触摸历史、感知社会、厚植爱国情怀。
精准有力 新传播火起来
“硝烟虽已散尽,但那段抗争历史永远不能忘,那份熔铸在血脉里的爱国精神更要代代传。”前不久,新吴区关工委联合区委党校在“关爱明天”总部网络直播室举办的主题教育直播讲座上,“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获得者、新吴区关工委副主任华瑞兴动情讲述了自己扎根基层、践行初心的经历。现场和屏幕前的观众深受感动,互动交流热烈。
近年来,新吴区关工委在“互联网+关工”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尤其是“关工智慧直播”模式,让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更精准、鲜活、接地气。“这不仅是技术手段的创新,更是工作理念的升级。”新吴区关工委负责人介绍,依托“5G+VR”技术,新吴区关工委构建起“1个总部直播室+8个课堂+31个直播点”的立体网络,因材施教,按需设置主题活动、艺术熏陶、法治宣讲等多个模块,实现教育资源的实时、全域共享。“我们突破了空间限制和受众边界,让红色教育更能入脑入心。”直播室自开设以来,已举办区级直播7场,单场直播最大观看量达1.2万人次。
无锡市各级关工委持续探索新技术赋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惠山区玉祁街道开展的“寻乡爱家”活动,全程以视频形式记录并传播,收获赞声一片。滨湖区蠡园街道关工委建成了一个300平方米的多功能空间,集“蠡园书局”(纸质阅览)、“朗读亭”(有声阅读)、“流行书墙”(好书推荐)、“VR体验馆”(沉浸式教育)于一体,为青少年提供安全教育、海洋探秘、法治道德等场景的体验式学习场所,圈粉不少。无锡市人社局关工委面向无锡市技工院校学生开展的“大小工匠面对面”直播互动,反响热烈。无锡市关工委的网络直播间已形成品牌效应,在今年3月5日、9月3日分别举办的网络直播讲座,线上线下听众累计超20万人次。无锡市积余实验学校六(3)班学生刘辰希在听了网络直播讲座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作为新时代少年,我将用优异成绩书写属于我们这代人的报国答卷。”
以科技之“智”,铸教育之“魂”。无锡市关工委负责人表示,无锡市各级关工委将持续坚守红色根基,积极拥抱新技术,在创新中传承红色基因,扩大主题教育活动的覆盖面与影响力,让更多青少年汲取成长力量,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陈春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