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7年公司成立以来,她带领团队在白马湖畔发展出1600亩养殖水面,年产值达2000万元;近三年,公司不仅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和大闸蟹出口资质,更成为江苏特色优势种苗培育中心。她就是江苏省淮安市滨湖红膏螃蟹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严梓琪,一位扎根水产行业的90后新农人。从“蟹二代”到品牌推广人,严梓琪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农业创业者的坚守与突破。
白马湖里藏“金”蟹
2005年,严梓琪跟着父亲考察发现,白马湖畔的漕运镇水域环境优越,土壤富含腐殖质,为大闸蟹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2007年,她的公司正式成立,专注于蟹苗培育与成蟹养殖。“父亲的经验让我少走了弯路,但行业发展需要年轻人带来新思路。”严梓琪坦言,尽管白马湖大闸蟹产量不及洪泽湖,但其“壳青肚白、金爪黄毛”的优质品相,成为打开市场的“金字招牌”。
王昊/摄
科技养出生态蟹
高温是螃蟹养殖的最大挑战。严梓琪创新采用“低温水草+高温水草”交替种植模式:春季种植耐低温的伊乐藻,夏季补种耐高温的轮叶黑藻,为螃蟹营造躲避高温、顺利蜕壳的环境。面对极端天气,她引入“螃蟹保险”降低风险,并提前规划水草布局,增强抗灾能力。
此外,她在生态养殖中引入起到净化水体效果的花白鲢、浮游生物,搭配光合细菌增氧、乳酸菌调节蟹群肠道健康,构建起闭环式绿色养殖体系。“现在白马湖养殖户都学会了科学种水草,水质改善效果肉眼可见。”严梓琪说。
新思维造就品牌蟹
严梓琪深知品质是品牌的根基。她带领团队建立“盐淮牌”大闸蟹专属二维码溯源系统,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实时养殖动态。销售端以“老客带新客”为核心,通过上海、深圳、香港等地的专卖店拓展市场,并计划进行直播带货。在深加工领域,她推出花雕熟醉蟹产品,保留螃蟹鲜味的同时创新风味。
王昊/摄
严梓琪始终秉持着“带动村民共同致富”的理念,将自己的养殖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村民。她定期组织村民参观学习,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分享养殖经验和心得,并无偿提供销售门路。2024年,严梓琪帮助周边养殖户累计无偿销售200万元大闸蟹,带动了淮安市淮安区漕运镇螃蟹产业发展壮大,将大闸蟹变成当地主要特色产业。“只有整个产业升级,才能让白马湖大闸蟹走得更远。”严梓琪说。
“农业是最公平的行业,付出必有回报。”严梓琪这样鼓励年轻人。如今,她正筹划将养殖经验推广至宁夏、内蒙古等地,并积极探索直播销售新模式。在白马湖的波光里,这位90后新农人书写着现代农业的新浪潮。
记者 金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