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是中国人心中共同的情结。圆月,是人们在中秋共同的憧憬;赏月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传统。中秋望月怀远,以月寄情,是温情,是文化,是美味,是追忆……月光映照下,每颗心都荡漾涟漪,每个人都向往美好,每一次岁月更迭都见证梦想的力量,伴随着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融入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
赏月,中秋节最具仪式感的民俗。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中秋之夜,皓月当空,圆如银盘,亮如明镜,月亮是当之无愧的节日主角。拜月、赏月,自古便是中秋的头等大事。秦淮河泛舟赏月,蓬莱阁看“海上生明月”、大唐不夜城着汉服赏月观灯……人们热衷于赏月、灯会、游园等“中式夜游”,在深度体验历史文化的“浪漫之旅”,遇见“诗意中国”,邂逅“诗和远方”。赏月是一种情结,一种文化。现如今,不仅月饼变得越来越多元、美味、新潮,而且年轻人热衷穿上传统服饰逛博物馆,解读一轮明月的“前世今生”,通过诸多富有创意的过节方式,在日益变化的生活中,古老节日焕发浓浓新意。
咏月,中国人独有诗意美的抒怀。“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富诗情画意的节日。皎洁的明月盛满了中国人对故土的依恋、对美好的向往、对幸福的追求。“月到中秋分外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赏月吟诗,写下经久不衰的千古绝唱,多少炎黄子孙接力奋斗,留下流芳百世的圆梦佳话。同享一片月,共筑一个梦;明月寄我心,同心向未来;皓月当空,家国人和。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佳节寄予着人们对亲情团聚的美好愿望,饱含着对幸福生活的美满期许,蕴涵着厚重的传统文化情结。
追月,中国梦张扬青春范的浪漫。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千百年来,明月寄托了人们无限的情怀,有家有国,有梦有爱,从月圆到团圆到梦圆,再到同心圆,一轮明月就这样拉近我们的距离。今天的中国,揽月传奇一页页书写,现代化事业一程程前进。今年,新一代载人飞船“梦舟”完成零高度逃逸飞行试验,月面着陆器“揽月”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取得成功,朝着计划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又跨进一步。中国探月工程步履不停,续写着科技史诗,更揭示着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创新创造的文明基因,演绎着青春洋溢的中国式浪漫,闪耀文化自信,升腾家国情怀。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从登上“赏月航班”欣赏更清澈的月亮,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穿越时空“月球漫步”;从“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浪漫情愫,到“追着月亮旅行”的幸福行程,望月赏月之余,激荡家国情怀,向着光荣和梦想,把个人奋斗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跑好历史的接力棒,用新的奋斗创造新的传奇。(文/高谭,图/青声漫语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