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倚惠山、面朝运河,昨天,在苍郁静谧的无锡惠山北麓,无锡市革命烈士陵园改造及环境提升工程顺利完工,以全新面貌对外开放,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筑牢阵地。
改造后的陵园,熊熊燃烧的长明火矗立于由黄白两色菊花精心组成的花坛中央,庄重而炽烈。焕新的祭扫通道、纪念广场、英烈纪念馆、松风亭、市民广场等标志性建筑和场地依次排开,环境肃穆优雅。无锡市革命烈士陵园于1953年落成,“此次改造以‘山水铸魂·赤心永续’为理念,严格遵循场地的历史轴线与空间肌理,园内大树悉数保留,运用具有历史记忆的老材料进行场地更新,实现新纪念空间与原有文物建筑的共生互映。”无锡市建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改造工程总用地面积约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新建英烈纪念馆、休息驿站,优化改造陵园入口广场、祭扫通道、烈士纪念塔基座、烈士墓区、园区广场道路、景观绿化、综合教育楼等区域。
陵园大门保留了烈士群像雕塑,新设计大气庄严,更具开放包容性;位于中庭的英烈纪念馆建筑面积约5200平方米,由门厅、序厅、展厅、剧场、文创区、咨询处等组成,依托柱廊、玻璃高窗、挑檐屋面等打造建筑主体风格;纪念广场东侧廊架延续英烈纪念馆花格元素,并营造休憩空间,地标建筑松风亭结合松柏和景石元素,为祭扫市民提供一处驻足聆听松涛、静观月影的共享廊亭。
此次改造着重提升山水生态,挖掘红色资源。无锡市建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陵园在保留松、樟、白玉兰等特色植物的同时,新增近60种植被;在环境设施改造方面,延续惠山“九龙十三泉”水脉,保护泉眼,完善排涝管网,增加海绵设施,保障清泉长流。此外,还精心打造初心广场、饮水思源等多个室外红色文化教育点,不熄的长明火与白玉兰阵列圣洁庄严,远处纪念碑巍峨耸立,“为国牺牲人民英雄纪念塔”11个大字熠熠生辉,泉眼旁镌刻的“思源”二字,警醒人们铭记幸福来之不易。
据悉,焕新后的烈士陵园共设193个停车位,包含无障碍车位和充电车位,以及14个大巴车位,可满足市民和大型参观祭扫团队的需求。(孙倩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