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好人
是最闪亮的城市名片
他们的感人事迹
是城市文明的记忆
也是引领社会文明风尚的道德力量
近年来,我市持续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通过发现和传播平凡生活中的善行义举,让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日益浓厚。在活动中,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故事被传颂,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得到弘扬,孝老爱亲的家庭美德持续滋养,向上向善的个人品格不断闪光,共同汇聚成江阴这座文明城市最动人的精神底色。
让我们走近这些“身边好人”
感受“爱”的温暖
领略“敬”的神圣
沐浴“诚”的阳光
汲取“善”的养分
助人为乐
董骄,男,1990年生,长泾镇习礼村村委工作人员。2024年7月31日上午10点,董骄在参加完活动返回村委途中,发现一名老人躺在小路上,老人手捂胸口、嘴角有白沫,意识模糊。董骄立即取出矿泉水喂老人饮用,并联系社区民警,随后通知老人子女将老人安全送回家中。2025年6月30日下午2点,董骄从习礼村委前往长泾镇政府时,又见一位穿着厚重外套的老人独自躺在地上,他迅速上前呼唤,多次呼喊后老人勉强坐起。董骄一边为老人递水,一边联系社区民警,后经派出所核实,该老人系29日走失人员,家属正焦急寻找,最终老人被带回派出所并平安送返家中。2025年7月4日下午2点,习礼村一老年村民尤某来村委办事,离开时董骄见其情绪低落、步履蹒跚,便跟随查看。老人在电动车旁因体力不支倒地,董骄立即上前扶住,并呼叫村委同事将老人搀扶至服务大厅,为其喂水,同时请来村医并联系家属。待老人女儿抵达且老人情况稳定后,董骄驾车将老人送回家中。董骄三次救助老人,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助人为乐的真谛。
牛升文,男,2001年生,青阳镇树家村村民。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两年的军旅生涯锻造了他坚韧不拔的品格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2022年12月,他加入无锡蓝天救援队,通过刻苦训练迅速成长为优秀救援队员,参与西藏日喀则市地震和缅甸地震等重大救援行动。作为队内最年轻,也是唯一一位“00”后队员,牛升文在救援现场总是冲在一线,常连续十余小时在坍塌建筑内进行高强度搜救,以专业和汗水展现中国担当。日常生活中他也热心助人:2023年7月,在某商场偶遇一男子昏倒,他立即实施急救直至120赶到;2025年5月,某小区住宅顶楼阁楼起火,他迅速上楼清理易燃物并泼水灭火,有效阻止火势蔓延。
见义勇为
徐尧,男,1978年生,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高新区中队铁骑。2025年2月25日10时09分,高新区交警中队接报称长山石牌三村东面河中有人员落水,10时15分民辅警抵达现场。因落水女子离岸较远,民警尝试用竹竿将其拉回未果。徐尧尝试抛绳救援,但该女子未能抓住,他察觉其衣物因浮力盖过头顶,导致无法看见绳子且存在缺氧危险,形势危急。徐尧果断将绳子系在自己身上下水施救,不顾河水冰冷游向女子,将绳子固定后奋力拖回岸边,最终众人合力将其救上岸。徐尧的英勇行为受到现场群众和同事一致赞扬,并被无锡广播电视台、江阴市融媒体中心等多家媒体报道。
邓安红,男,1970年生,华士镇曙新村新市民。2025年3月29日,江阴遭遇“倒春寒”气温骤降20度,当日下午3点多,一名9岁男童在徐家巷河岸玩耍时不慎落水,顺着冰冷的水流漂出几十米远。邓安红买菜途中听到呼救声,没有丝毫犹豫,边跑边脱棉衣,纵身跳入河中奋力游向孩子。靠近后,他一手托住孩子颈部防止呛水,另一手臂全力划水,最终顺利地将孩子推送到了岸边。邓安红几年前也曾救起一名落水儿童,始终如一的见义勇为精神彰显其高尚品德,传递了正能量。他荣登2025年第二季度“无锡市见义勇为勇士榜”。
诚实守信
吴凤珠,女,1948年生,长泾镇花园村村民。2025年5月27日,吴凤珠在长泾集贸市场买菜后,于南门入口处发现一部遗落的手机。她环顾四周,路上行人脚步匆匆并没有人留意到手机。因是智能手机不会操作,于是她决定暂时将手机带回家中再找人帮忙联系失主。正要联系时失主家人来电,经多次核实确认后,吴凤珠将手机归还。失主登门致谢并赠送水果,她婉拒酬谢并表示:“捡到东西归还是应该的。”吴凤珠用最朴实的行动展现了拾金不昧的传统美德。
赵传民,男,1963年生,文定菜场个体经营户。自1997年11月在文定菜场经营干杂货店以来,他一直坚持诚信经营。疫情防控期间,他仍保持原价,承诺“保本微利、绝不涨价!”赵传民不仅是诚实守信、诚信经营的代表,还以“送货上门”服务传递温情,以“帮助老人、服务居民”的善举彰显担当。他日复一日书写“小商户大情怀”,是群众身边“可亲、可信、可学”的诚信榜样。
敬业奉献
季红英,女,1970年生,江阴市文林中心小学教师。从教36年,她始终兢兢业业、追求完美。作为传道授业者,她深耕课堂、潜心教学,所带班级学科成绩名列前茅,学生屡获市级奖项;作为教育管理者,二十多年兢兢业业、奉献青春;作为社区志愿者,十余年如一日利用休息时间,不计报酬,不讲得失,参与市镇文体活动,普及推广广场舞,培育了一支享誉市内外的舞蹈队——祝塘芳草地舞蹈队,所获国家、省市级奖项和荣誉数不胜数。“心怀阳光和大爱,做个幸福教育人”是她的毕生追求,她以实际行动践行教师使命、传承炎黄之乡大爱。季红英先后获评江阴市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青年教师、优秀校外教育辅导员等荣誉。
周民,男,1972年生,国网江阴市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抢修班长。在电力抢修岗位工作20余年,他负责全市10千伏及以下配电线路故障抢修。任职以来,无论风吹雨打、严寒酷暑,哪里有电力故障,哪里就有他,是永远走在时间前面的配电网“特种兵”。2008年抗雪救灾,他连续奋战,奔赴故障点;2009年“莫拉克”台风,他带队雨中抢修3小时;2010年强暴雨,他带队一小时恢复小区供电;2024年“贝碧嘉”台风,带领抢修团队4天恢复234条10千伏配网故障。多年来,他带领班组在重要保电、巡检消缺、抢修复电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曾获“无锡市劳动模范”“江阴市金牌工人”等荣誉。
孝老爱亲
龚才宝,男,1955年生,祝塘镇河湘村村民。龚才宝的母亲徐小妹如今已95岁高龄,耳聪目明、精神矍铄,是村里的“老寿星”。龚才宝将家中一楼朝南卧室让与母亲居住,他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有阳光的房间老人住得长寿。母亲年纪大了,能陪她的时间不多,要好好珍惜。”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考虑到母亲牙口和消化问题,做饭的时候,他尽可能把饭菜做得软烂一些;闲暇之余,龚才宝和妻子总是陪伴在老人左右,陪着聊聊家常,解解闷;母亲要是生病他总是整夜守在老人床边喂水喂药。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孙子孙媳妇耳濡目染,平时贴心地为奶奶准备好常用药,夏天来了装纱门纱窗,冬天到来之前准备取暖设备。在龚才宝一家的悉心照料下,老人晚年幸福,笑容常驻。这份孝心在村里传为佳话,成为学习榜样。
濮亚敏,女,1968年生,华士镇陆桥村村民。濮亚敏的婆婆陆小妹患高血压、心肺功能弱,公公王祖义患脑梗多年。因公婆身体不佳、丈夫工作繁忙,她辞去工作全心照料。2022年12月,婆婆摔伤致脊柱压缩性骨折需卧床三个月,濮亚敏每日凌晨五点起开始忙碌,喂饭、按摩,每两小时为老人翻身防褥疮,推轮椅陪散步。2023年3月5日,公公摔致耻骨下肢骨折,她同时照顾两位卧床老人,即使劳累至极也毫无怨言。濮亚敏以行动诠释孝道与善良,践行传统美德,被乡邻誉为“身边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