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9月13日,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工作推进会在示范区方厅水院召开。会议总结近6年示范区建设成效,研究谋划“十五五”进一步推动示范区功能升级的思路举措。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自2019年11月揭牌成立以来,示范区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勇当先手棋和突破口。压茬推进国家层面改革授权工作,中央区域办会同有关部门赋予示范区2批18项改革授权事项,现已承接落实14项。累计形成154项制度创新成果,57项制度创新经验面向全国复制推广,清单式推进180个重大项目建设。
示范区生态底色更亮。2019—2024年,地表水优Ⅲ类断面比例从75%大幅提升到96.2%;2024年PM2.5年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O3浓度为154微克/立方米,较2019年分别下降21%、8.9%。
发展成色更足。2024年,示范区人均GDP提高至154512元,年均增长6.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至9343.9亿元,年均增长8.2%,工业投资增加至492.7亿元,年均增长7.2%,高于长三角三省一市平均水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9年的1551家增加至3750家,与两省一市的发明专利合作数量从2019年的491件提升至977件。
民生福祉更优。“轨道上的示范区”加快建设。2019—2024年,示范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至70920元,年均增长5.5%,10条省际“断头路”陆续通车,8条跨省公交累计发送乘客超445万人次,跨省通办事项超3000项,565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1014家定点零售药店实现跨省医保结算,中高职衔接教育累计跨省招生培养826人。
一体化进程持续提速,“十五五”期间,示范区将始终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践行好先手棋和突破口的战略使命——
着眼区域一体化试制度,提升制度创新“含金量”。压茬推进国家和省级层面示范区改革授权工作,加强改革系统集成。
着眼高质量发展谋创新,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活力。推动科技产业创新协同走在前列,持续构建“三新两高一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跨省域高新区建设,加快建设示范区数据中心集群、复旦国际融合创新中心、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等重点项目。
着眼功能培育展形象,提升重点区域核心功能。力争到2030年,水乡客厅建设框架全面成型,形成核心示范;“三片”形态开发基本完成、产业格局基本形成,研究制定环淀山湖世界级湖区建设方案,打造“创新绿核”。
着眼国家战略抓统筹,提升协同发展整体效能。抢抓国家“两重”政策机遇,争取跨省域政策协同支持,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和优势互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