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江奔腾不息,江阴段如一条灵动的丝带,串联起历史与现代、生态与发展的动人篇章。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长江江阴段河湖建设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全面推行河长制,设立长江大保护展示馆,联动水利部门策划“中国水周、世界水日”主题活动,水质稳定提升至Ⅱ类标准。通过“三进三退”策略修复生态岸线,在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之间找到了平衡。以水为媒,江阴长江段正在以实际实践绘就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江阴样本”。
长江(江阴段)
港口引擎:跨越山海促流通
长江,是世界上运量最大、通航最繁忙的河流。35.7公里长江岸线是无锡的天独厚的资源禀赋。近年来,无锡(江阴)港聚焦码头扩能改造、枢纽功能提升和质态转型升级,不断推动港口经济提质增效,正以现代化步伐加速崛起,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上半年,港口货物吞吐量累计完成超1.8亿吨;智慧物流、启运港退税和优化营商环境等政策落地,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活力。
多条国际航线相继开通,风电、机电等装备通过江阴港“乘船出海”,跨越山海的贸易往来更加顺畅。江阴正逐步成为联通世界的重要枢纽,让长江岸线的黄金资源转化为区域与全球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绿色转型:进退之间塑新优
江阴依水而生、因水而兴。在生态转型中,江阴坚定践行“三进三退”战略,推动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协同并进。
在“退”的方面,江阴压缩生产性岸线,关停化工企业,整治排污口,完成扬子江船厂、黄田港渡口等企业和码头搬迁,有效减少岸线开发强度,为生态修复腾出空间。
在“进”的方面,江阴将退出的岸线全部用于生态修复,打造“八公里沿江、十公里运河”生态T台,“生态T台”“还江于民”的经验被列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典型案例,滨江公园、城郊湿地、环城森林带、沿河绿道等优质生态产品纷纷亮相,长江无锡段水质稳定保持Ⅱ类,通江支流水质全面提升。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市民触手可及的日常。
同时,江阴加快产业转型,推动数字经济、合成生物、人工智能、空天产业等新兴赛道发展,实现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跨越,形成新质生产力。绿色转型,正在重塑江阴发展的底色。
长江港口
人文景观:滨江生态谱画卷
江阴滨江要塞旅游区依托“八公里沿江公园”,串联起黄田港、韭菜港、鲥鱼港、船厂、鹅鼻嘴五大主题园区,形成“八公里沿江、十公里运河”生态景观带,社会效益显著。这里既保留了漕运码头、工业遗产等历史印记,又融入现代景观、科普展馆与生态休闲设施,让长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滨江公园群年均接待游客超200万,带动周边餐饮、文旅消费增长35%,勾勒出一幅古今交融的滨江画卷。市民与游客可于江边听涛、赏景、休闲,在自然与人文的交织中感受长江文化的厚重底蕴与当代活力,体悟“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生态福祉。
生态发展提速,高端产业替代低端产能,三大水源地日均供水110万立方米,碧水长流滋养万家灯火。江阴以科学治水、生态修复和绿色发展,让长江之水护佑安宁,也滋养城市美丽。
鲥鱼港公园
从守护“一江碧水”到探索绿色转型,无锡不断以务实行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滨江景观与生态公园串联历史与现代,港口与产业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长江之水不仅护佑城市安宁,也滋养万家灯火。未来,江阴将持续以生态为基、绿色为路,让长江江阴段的碧水安澜,承载山海情韵,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