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是平淡生活中的小确幸,也是一座城市不可缺少的烟火气。江阴地处“江尾海头”,美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勤劳聪慧的江阴人民在追求美好生活中,孕育出了苏帮菜系中重要支脉——江阴菜。
江阴菜既反映了江阴人生活中的饮食品质、审美观念、情感活动,也体现了江阴地方的自然环境、生产水平、社会文明。本平台联合江阴市烹饪协会推出《寻味江阴》系列推文,通过文字与镜头,探寻江阴美食文化的魅力与精彩。
明日便是处暑
老一辈的江阴人常说
“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此时的鸭子正值肥美
一起食用味甘性温的鸭肉
能疏解秋燥、防病养身
说起鸭子的做法
那可真是五花八门
老鸭煲、烤鸭、烧鸭……
无论哪种烹饪方式
都让人欲罢不能
今天一起
在江阴吃鸭呀~
老鸭煲
鸭肉味甘,性凉,肥而不腻,历来被视为处暑时节的养生佳品。在江阴民间,更有“老鸭胜补药”的说法。或许有人会疑惑,此时天气依旧热气腾腾,江阴人为何会选择这样的荤食进补?从科学角度来看,鸭子作为水禽,常年栖息于水中,自带阴凉属性,能起到滋阴降火的功效,不仅适合热天食用,体质燥热者吃了也大有裨益。
老鸭煲是江阴人餐桌上常吃的一道美食。要炖出地道的老鸭煲,选对鸭子是首要关键,通常会选用一年以上,三年以内的老鸭,三年以上的老鸭肉质太老,吃起来发柴;一年以下的鸭子肉质又太嫩,炖煮时容易煮烂,还炖不出香味。
慢工才能出细活,炖老鸭煲是有讲究的,说白了就是要掐准火候,还得耐着性子用小火慢炖。先将鸭子放入砂锅中,用大火煮沸,再转成小火慢煨。炖煮两三个小时,砂锅里不断响起冒泡声,老鸭煲特有的香味从砂锅中飘出来,勾得人胃口大开。扁尖不仅能为老鸭煲增添鲜美的味道,还能祛除老鸭的油腻,让炖出的汤色澄黄透亮,若再放入些许枸杞,还能进一步丰富风味。
品尝老鸭煲,可以一喝汤、二吃肉、三品菜。开动前,总要先盛上一碗汤尝尝鲜,温热的汤汁入喉,仿佛整个食道都得到了滋养,胃里暖暖的,只觉得舒服熨帖。经过炖煮的老鸭形神皆不散,只有肉质变得愈发酥软,夹起一块鸭肉,鸭肉的纤维里浸满了汤汁,入口便是绵密顺滑的口感,让人越吃越上瘾。而老鸭煲里的扁尖,更是清香脆嫩,十分爽口。
烤鸭
对于江阴人,老鸭煲是刻在骨子里的温情记忆,但江阴街头巷尾飘起的烤鸭香气,同样勾着江阴人的胃口。这个带着焦香与油润的美味,早已跳出“外来菜”的标签,也成为了江阴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味觉符号。
烤鸭进入江阴之后,为了更加迎合江阴人的口味,其烹饪手法在保留核心精髓的基础上,发生了一些本土化的调整。江阴水域丰富,本地鸭更受青睐,其肉质相对紧实、脂肪分布均匀,适合江阴人对“不腻口”的追求。在烤制的时候,部分店家会改用松木或普通炭火,甚至尝试电烤,这样更容易控制火候,减少果木的浓郁烟熏味。
烤鸭在炉内均匀受热时,鸭皮会慢慢鼓起,化作琥珀般的琉璃模样,轻轻一戳,便有晶莹的油珠缓缓渗出,而内里的瘦肉,却依旧能牢牢锁住汁水。更妙的是,鸭子本身会带有少许“鸭腥”气,但是经过受热,这个味道便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吃烤鸭,江阴人向来讲究“一鸭多吃”。首先,江阴人多喜欢用片下的烤鸭配着春卷皮吃,只见片鸭师傅手起刀落,将烤鸭片成薄片,搭配葱丝、黄瓜条、甜面酱等一同卷入春卷皮中,一口咬下,鸭皮的酥脆、鸭肉的鲜嫩、葱丝的辛辣、黄瓜条的清爽、酱料的醇厚,多种口感交织在一起,层次丰富。对于爱吃甜的江阴人来说,还有个特别的吃法,就是单切一小碟鸭皮蘸白糖,那烤得酥透的鸭皮,用牙齿轻轻一嗑,仿佛瞬间化作一汪甜水,留下满口香甜。余下的鸭架自然也是不能浪费的,若是油炸,放入热油中炸至金黄酥脆,捞出后撒上孜然或椒盐,越嚼越有滋味,是绝佳的下酒小菜。若是熬汤,加入江阴人爱吃的笋干、冬瓜,浓郁鲜美,可以吃好几碗。
吊烧鸭
吊烧鸭虽然源自广东,但在江阴,它也颇受欢迎。
制作吊烧鸭时,江阴人有自己的手法。首先要选用优质的鸭子,皮下脂肪适中。腌制时,以五香粉、八角、陈皮等香料混合盐、糖,细致涂抹鸭身,腹腔内则刷上特制酱料。接着是关键的“烫皮”工序,然后淋上麦芽糖与白醋调制的脆皮水,将鸭子悬挂在通风处晾晒8小时,形成琥珀色光泽。烤制过程中要多次翻转,确保受热均匀,出炉前再以高温逼出多余油脂,让口感更显清爽。
由于烧制时已加入足量的香料,吊烧鸭出炉后就无需搭配复杂的酱汁。夹起一块,表皮收紧而干脆,高温下融化的肥美油脂早已将香气释放得淋漓尽致。入口时,皮脆、肉滑、骨香,只感觉每一口都肉香四溢、汁水充盈,给人带来顶级的愉悦享受。
鸭子还有什么做法
哪种鸭子是你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