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矣!”
短短五个字
让多少人热泪盈眶
80年前的今天
1945年8月15日
《大公报》头版
用超大号的五个铅字
向全国人民
宣告这一重大消息
当天
日本天皇宣布
接受盟国的《波茨坦公告》
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广播“终战诏书”,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图为日本天皇在议会宣布投降。新华社发
穿越历史烟云
那段浴血奋战
救亡图存的不屈岁月
依然震撼人心
在守城记载中
当时的无锡
也发生着不少令人动容的故事
1936年5月,无锡学生抗日救国会与全国18个省、市的学生抗日团体一起成立了全国学生救国联合会。8月,无锡几个进步社团合并,成立无锡学社。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消息传到无锡城区后,数千民众示威游行,各界抗敌后援团体纷纷建立。各抗日救亡团体通过播音演讲、教唱抗日歌曲、演出救亡戏剧、发起不买日货运动、出版抗战报刊等救亡宣传活动,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八一三事变后,无锡抗日救亡青年组成的陆军十三后方医院救护队
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战火逼近,无锡救亡后援活动的重点转入募捐、慰劳、救护。社会各界纷纷捐助抗战物资,丽新纱厂捐献布匹制作军衣3000套,米业联合会筹措军粮10万石,实业家荣德生捐献面粉5万包,庆丰纱厂工人用“饿一顿饭”的办法把节省下的饭钱用作捐助抗日,儿童姚公权当众献出扑满(积钱瓶),女士杨也芳献出结婚纪念金戒指……无锡各界抗敌后援会陆续派出七趟车,将群众募捐的钱物运抵前线。各界慰劳队到火车站慰劳开赴前线的将士,还到惠山陆军第十三后方医院慰问抗敌受伤人员。一些学医的青年和工厂青年女工组织了伤兵救护队,投入救护。在无锡沦陷前夕,80多名爱国青年组成无锡抗日青年流亡服务团,前往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和南昌新四军办事处,投身抗日。
1937年11月25日,无锡县沦陷。日军在城区纵火十昼夜,在马山实行大屠杀……
无锡县沦陷后,日军纵火烧城,大火延烧10昼夜。(无锡市史志办公室提供)
日军进占无锡城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提供)
为了抗日救亡,广大民众揭竿而起,无锡四乡自发组织了一大批抗日保家的防夜队、联防队,并逐步合并成39支游击队。一些乡间的游击队根据城区工人提供的情报,在群众的配合下,进城袭击日军把持的丝厂,摧毁书院弄内的伪财政局,击毙伪无锡县知事杨高伯……
中共江苏省委于1938年5月派王承业来无锡重建中共无锡县委,从此,无锡人民的抗日斗争由自发转为在党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县委以梅村为基地,发展党员重建党组织,建立无锡各界抗日联合会,争取和改造了十多支游击武装。同年11月,省委派周荣生到无锡城区开展工作。周荣生依靠城区的职业青年救国会(简称“职救”)、青年界抗日救亡团(简称“青救”)、学生抗日救国会(简称“学救”)三个抗日群众团体,培养尤旭等骨干分子入党,建立了中共无锡城区工作委员会。
在城工委的组织发动下,造船、煤炭、米行、搬运、纱布等行业的许多厂家通过办读书会、办夜校、拜兄弟、结姐妹等合法形式,培养出一批积极分子。他们通过发传单、贴标语、出刊物、搞罢工、惩办汉奸和粮食奸商、破坏日军征粮等,开展抗日宣传和隐蔽的抗日斗争。由惠永昌等发起组织的“青救”,在日伪举办的运动会上散发抗日传单,发动学生抵制日语,秘密调查日伪动态和据点兵力,提供给挺进到苏南茅山的新四军。在党的影响下,城区工人开展磨佯工、打鬼子、惩汉奸、破坏机器等多种灵活的斗争,鼎昌丝厂工人开展了反对日军抄身制侮辱女工的罢工。在日军严密设防的城区,地下党组织在群众的掩护和支持下,灵活机动地领导着抗日斗争。
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陈毅率部挺进茅山后,为贯彻执行关于新四军“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方针,于1939年5月派叶飞带领第六团,以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的番号东进抗日,到达无锡地区。“江抗”以梅村为基地开展抗日斗争,在黄土塘首战日军告捷,继而奔袭浒墅关日军据点,震惊京(宁)沪线,鼓舞了无锡人民。
活跃在无锡地区的抗日游击队“江抗”一部
领导苏南东路地区江南抗日救国军(新“江抗”)时的谭震林
新四军第三支队副司令谭震林于1940年4月从皖南调到东路地区,组织军政委员会,创建抗日游击根据地。1941年2月,建立无锡县抗日民主政府和锡北行署。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广泛开展财经、文教、军事、统战等各项工作,从而巩固了抗日游击根据地。
新四军两次挺进,开创了无锡抗日斗争的新局面,同时得到了无锡城区人民的支持和帮助。
新四军六师师部驻地旧址——无锡县张泾诸巷
新四军在锡常地区作战
新四军六师指战员在锡澄地区英勇杀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