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下午5点,无锡市胡埭镇张舍家园集宿区2号楼的走廊里传来轻快的脚步声。在不远处的无锡恒业电热电器有限公司,从事焊接工作的徐荣明刚刚下班回家,路过一楼公共区域时,顺手便将换下的工作服放进了自助洗衣机。“以前工装全靠手洗,现在有了自助洗衣机,太方便了!”徐师傅开心地说。
作为胡埭镇服务产业工人的重要载体,位于龙柏路1号的张舍家园集宿区建于2007年,有4栋职工宿舍楼、1栋公共配套用房,共有宿舍779间,可容纳住户1500余人。
地处胡埭镇产业园区核心地带的张舍家园集宿区如同一个温暖的港湾,静静矗立在众多智造企业之中。这里距周边企业平均通勤时间不到15分钟,便捷的通勤让集宿区成为众多产业工人眼中的理想居所。然而,由于建设年代久远,近年来设施老化、环境脏乱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住户。
去年下半年,按照设计新标准,当地投入900多万元对集宿区2号楼进行了整体升级。经过改造,张舍家园集宿区正以“一站式服务”为产业工人编织着“安心又舒心”的生活网。
走进徐荣明位于集宿区2号楼的宿舍,崭新的景象让人眼前一亮:两张上下床稳稳靠墙,床梯踏步经过加宽加固,踩上去纹丝不动。另一侧的书桌连成一体,桌面光滑平整,桌下的抽屉和书架分区明确,既能摆放专业书籍,也能收纳工具零件。靠窗的独立卫浴,由玻璃隔断划分出干湿区域,24小时供应热水。公共区域的直饮水机和24小时自助洗衣房,更是解决了职工的生活小难题。
与普通社区不同的是,除了提供精准匹配产业工人需求的居住环境,张舍家园集宿区的改造还紧密围绕胡埭镇产业发展需求,为园区职工打造促进成长的活力空间,提供高效便捷的生活服务。
傍晚,位于集宿区中央公共配套用房二楼的职工活动中心已是人声鼎沸。800平方米的空间里,健身区的跑步机运转不停,几位刚下班的工人穿着运动服,在哑铃区比拼臂力。一旁的阅读休闲区则安静许多,有人靠在沙发上读小说,有人戴着耳机学网课。培训室里,每周都有针对园区产业需求的技能课,从安全生产规范到智能制造基础,课程表排得满满当当。
张舍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夏斌斌告诉记者,以前园区工人下班就窝在宿舍里刷手机,自活动中心6月开放以来,日均接待职工超百人次,晚高峰健身器械使用率达90%,这里也成了大家下班后的“快乐老家”。
既有硬件升级提品质,也有“一站式”服务增温度。公共配套用房的一楼被改造为占地300平方米的小区滨锋驿家,设置有“舍里·集思小站”“舍里·集智书坊”等七大多功能服务区,从宿舍维修、生育服务证办理到技能培训、文化活动,将分散的服务资源拧成一股绳,形成了覆盖生活、学习、娱乐的“一站式”服务体系。
从居住环境改善到配套设施完善,再到服务水平提升,张舍家园集宿区的改造升级,不仅让园区职工“住得安心、过得舒心”,更成为当地推动科产城人融合的生动实践。胡埭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逐步对剩余职工宿舍楼进行升级改造,在进一步扩大优质住宿资源供给的同时,还将根据职工需求丰富配套服务内容,让“一站式服务”覆盖更多生活场景,让更多产业工人在这里找到归属感,为九龙湾智造城产业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力。(徐啸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