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不会发热、咳嗽,而雪貂的生理特征与人体高度相似,我们与库尼生物合作,正是借助雪貂模型深入研究肺纤维化机制。”无锡市人民医院肺移植科专家的话,道出了模式动物雪貂在医学研究中的独特价值。近日,模式动物雪貂产学研发展大会在无锡锡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举行,清华大学等7所高校科研院所与珊瑚礁生物科技等无锡生物医学研究企业签约合作,“脑发育联合创新实验室”同步揭牌,5位青年科学家受聘加盟。这场农业与生物医药的跨界融合,标志着无锡在模式雪貂“科研—教育—产业”全链条发展中迈出关键一步。
作为优质模式动物,雪貂在生命科学研究中作用显著。其感染流感病毒后的症状及免疫反应与人相似,是呼吸道疾病研究的理想模型;在神经发育、癫痫、脑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以及视觉、听觉功能研究中应用广泛。目前,雪貂已逐步替代小鼠等传统模式动物,在大脑发育、脊髓损伤、心脏病、肿瘤、肺纤维化等多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育种中心是产业发展的核心支撑。”锡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副主任时峰介绍,园内雪貂生物育种中心功能分区科学,涵盖接种测试、繁育养殖、数据统计、场景展示等核心区域。依托先进的实验动物创制策略与基因工程技术,中心能提供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品化雪貂模型,开展模型定制、繁育及药效分析等一站式服务,满足科研人员在基因功能认知、药物研发等领域的需求。该中心正全力搭建高水平研发平台,凭借技术积累吸引顶尖团队入驻,联动本地精准医疗产业园及生物医药集群,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为无锡生物医药产业和无锡“465”现代产业集群注入新动能。
库尼生物总经理陈欣立介绍,他们专注于实验动物雪貂模型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此次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与库尼生物共建的“脑发育联合创新实验室”,聚焦阿尔茨海默病、孤独症的基因编辑研究。“我们期待更多人才加入,深化与国内外院校合作,大力发展雪貂产业。”
无锡市实验动物协会理事长周永华透露,目前无锡雪貂存栏量达1.1万头,经济总量超2000万元。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引导,无锡市农业农村局已开展“宠物经济”专题调研,持续关注雪貂产业动态,为其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卫曦臻、见习记者 吴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