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趴趴家族的小浣熊好可爱!”上个双休日,不少市民发现,崇安寺二泉映月广场上多了间“童话小屋”,小屋通体粉色,两侧是透明的玻璃橱窗,用无锡俚语打造的涂鸦墙身分外逗趣,窗内各类玩偶正憨态可掬地向市民招手。
这家名为NEVERLAB的全国首家主题快闪店自上周试营业以来,吸引大量客流。与此同时,苏宁广场新推出的快闪空间“幻季商店”也成了年轻人的潮玩目的地。
快闪店,一般是指在商业繁华区域设立,用以推广品牌和销售产品的临时铺位。虽然快闪店本身并不算一种新事物,但今年以来,在老城区却拓展出众多新玩法,给市民带来了新鲜多样的消费体验。
情绪体验
文化消费的创新场景
“我逛过哈利波特快闪店、明珠广场的蜡笔小新快闪店,都是自己喜欢的IP,必须去打卡。”市民陆女士说。快闪店的吸引力,藏在文化IP的“治愈感”里。就像NEVERLAB店内,融合多项热门IP,从萌趣的毛绒玩偶到夏日基调香水香薰,每件产品都透着“解压”巧思。
“趴趴家族玩偶的手部填充了特殊材料,拥抱时像靠在云朵上。”店员告诉记者,对于一些顾客而言,哪怕只是和自己喜欢的IP合影留念,都能实现情绪的疗愈。
而快闪店限时体验、限量产品的属性,也令消费者愿意为“稀缺”买单。“我们这款‘苏超’联名的兔子玩偶限量20只,目前只剩两只了。”NEVERLAB快闪店员表示。
目前,在老城区的各类快闪生态中,都在从满足市民、游客情绪价值的角度进行设计与提升。走进幻季商店,森系元素满满,如同进入大自然,多个原创主理人品牌集结。其中,主理人三泉打造的“好朋鸟”品牌,以玄凤鹦鹉与女孩为原型,把“跨越物种的陪伴”概念与杜邦纸包包、手机链等产品做融合,“就像哆啦A梦守护大雄,这些小物件能成为人们出门后的‘隐形陪伴者’。”三泉说。互动也是升级体验感的方式之一。NEVERLAB主题IP将吴语方言、童谣藏进装置场景,外墙标有“蒙早再来”“来伲心里厢”等多彩字样,吸引游客拍照打卡,让商业空间升级为商业与文化融合表达的舞台。
空间拓展
多元业态的融合体验
三阳广场站20号口方向内,设有各类二次元动漫的快闪店。张先生是一名上班族,他表示,走过地铁通道的转角,那一个个充满魔法元素的店铺总是让自己眼前一亮。在他看来,利用地铁站厅富余空间开设快闪新业态很棒。“大家在工作日没有时间去商场购物,有了这样的快闪店,坐地铁时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可以直接购买,也是上下班路上的一个调剂。”
清名桥广场上,三月兽快闪店让众多动漫迷专门前来打卡;恒隆广场的中庭,Wiggle Wiggle的快闪店吸引不少品牌的拥趸;非遗文创的快闪店更是在惠山古镇、崇安寺广场等各类文化地标处频繁出现……在梁溪区,不仅是商场,地铁站、博物馆、公园等城市空间里,快闪店也在陆续进驻,“餐饮+售卖”“展览+售卖”等业态形式也日益多元。
记者发现,在地文化IP与“快闪”的融合越来越紧密。“每位来到店里的顾客都会拿起小笼包玩偶。”店员告诉记者,水蜜桃挂件、小笼包萌版毛绒玩具、“苏超”联名玩偶等与无锡元素关联的产品销量最佳。这种融合在幻季商店则更为鲜活,介于市集与快闪之间,这里是主理人共创的“文艺试验田”——融合创意零售、展览快闪、原创工坊及社群活动等内容,幻季商店利用设计美学与文化表达,让快闪从标准化产品与单一品牌展示,走向更多元的文艺空间。
轻量快闪
首发经济的先锋载体
在业内人士看来,快闪店也正在成为首发经济的先锋载体。“相比传统门店,快闪店更‘轻量化’,可以让有潜力的主理人品牌在实体店铺开业前,就能获得更加清晰的用户画像。”幻季商店的主理人汪源说,而与市集不同,快闪店拥有更具体验感的空间和时间,能够精准洞察消费趋势。
“快闪店的场地成本低,跨城市复制高效灵活。”苏宁广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幻季商店虽然才开了短短几天,就已经吸引了不少青年前来,“幻季商店与苏宁广场对青年消费群体的布局十分适配,而首发快闪活动制造了稀缺性和差异性,可以有效地将消费者吸引至实体商业空间。”
短期流量如何转化为稳定客流,也成为快闪店更为关注的焦点。不少快闪店通过丰富互动环节,比如组织射门挑战、限定打卡赠冰饮、文创扇子派发等活动,提升参与热情与消费意愿;采用“线下体验—线上晒单—复购引流”,让客流转化为线上粉丝,为首店之后的入驻积累稳定用户。
“通过不断推陈出新的主题与活动,快闪店为消费者营造‘常逛常新’的惊喜感,激发了线下消费,也有效带动了餐饮购物等其他消费。”梁溪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阶段,他们会引导快闪店在创新与品质上持续发力,为城市空间和消费市场注入长久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