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突然了!
知名教育学者、历史学者、作家傅国涌,于2025年7月7日凌晨因突发心梗在杭州家中去世,年仅59岁。
傅国涌儿子傅阳向都市快报证实了这一消息,他透露,当时半夜他就在家中,陪在傅国涌老师身边,心梗发生非常突然。
家中一时难以接受这个消息,傅阳在电话那头哽咽:“我妈妈最难接受,她现在已经被送进医院急救......”
昨天,傅国涌老师还在更新自己的朋友圈,宣传自己即将重版的《寻找语文之美》。
逝世消息来得太突然,今天他的文化圈朋友第一反应都是震惊,不可思议!大家纷纷在朋友圈缅怀傅国涌先生——
知名评论家徐迅雷发圈:“英年早逝,令人痛惜!”
出版家老六张立宪晒出自己珍藏的傅国涌著作:“老傅此生著述甚丰,育人无数!”
诗人孙昌建回忆老友傅国涌:“去年初拿到傅老师托人转给我的一套老六策划的‘大商人’系列,再加一本《与景凯旋先生同行》,当时细读了《与》,两周前在南通想到回家要读一读傅老师写的张骞.....”
谁知,噩耗传来!
傅国涌1967年生于浙江乐清,主要关注中国近代史,特别是百年言论史和知识分子问题等。傅国涌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金庸传》《百年寻梦》《叶公超传》《追寻失去的传统》《发现廿八都》等。
2017年,历史学家傅国涌回归母语教育,创办“国语书塾”,实践以母语为中心的人文教育,为少年们铺就一生的人文根基,将他们带进一个更辽阔的世界。
气温每升高1℃,
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6%!
医学数据显示,气温达到30℃以上,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明显上升,最高气温每升高1℃,心血管疾病风险会增加6%。那么,如何在夏日保护好心血管,远离致命的心梗?
为什么夏季心梗频发?
“心梗”一般指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致死率很高,夏季是心梗的高发期。
夏季出汗多,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增加心梗风险。
天气炎热,外周血管扩张,可导致血压明显降低,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容易诱发心梗。
气温高可引起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加重心脏负担。
夏季做这些事,会让心脏很“受伤”
■大量喝冰饮料
短时间摄入大量冰饮料,可使体内的温度快速下降,血管收缩,血压飙升,给心脏带来较大负担,甚至可能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健康方:夏季适宜的饮品是凉白开,也可适量喝些温热的白开水,能增加汗液排泄和加快代谢,也有助于减轻体重。
■空调温度太低
有些人夏天贪凉,经常把空调温度开得很低,室内温度过低可导致血管收缩,严重的会导致一过性痉挛,诱发心绞痛发作,造成心肌缺血。尤其是有动脉粥样硬化基础病的人群,更需注意。
健康方:夏季吹空调最好在25℃~27℃,同时注意开窗通风,及时补水。
■高温暴晒
有些人觉得“夏天多出汗可以排毒”,于是在大太阳下锻炼、晒背,觉得出汗越多越健康,其实大量出汗会导致血容量减少,血液变黏稠,血栓风险增加。高温还可导致血管扩张、降低血压,而心脏为了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会做出加快心跳的反应,心脏负担加重,可能诱发心脏病发作。
健康方:夏天晒太阳补钙可以选择早晨或黄昏,在温度不太高的时候进行,同时要注意及时补水,如果出汗过多可适当补充淡盐水或电解质水。
■夏季没胃口,每餐清粥小菜
夏天气温高,很多人觉得没胃口,随便吃点凉菜、喝点粥就算一顿饭。但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长期“随便吃”可能会让心脏陷入危机。这种饮食方式容易造成低血糖,一旦低血糖发作,引发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率加快,血压波动,严重时可能诱发心绞痛或心梗。
健康方:夏季饮食要均衡,蛋白质不能少,如果胃口不好可以少食多餐。
夏季护心需注意
■“三高”人群应注意饮食等管控,遵医嘱用药。
■定期体检,尤其是患有基础病的人群,一定要重视体检。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熬夜。
■避免从冷热差距过大的环境快速转换。
■避免情绪波动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