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下文简称“全运会”)顺利闭幕。从太湖湾到粤港澳大湾区,无锡体育健儿在全运赛场上奋力拼搏,勇夺8金7银6铜,其中,8枚金牌均由无锡培养输送的健儿获得。这座江南名城以“全民体育助推竞技体育,以竞技体育带动全民体育”的双向奔赴,让“无锡力量”成为全运会赛场的一抹亮色!
承办破局
“省队市办”育金银
“省队市办”的创新基因,在无锡结出硕果。当江苏棒球队在全运会挥棒卫冕,当无锡马术骑手驾驭骏马摘得银牌,一金二银的背后,离不开无锡对“省队市办”体育发展模式的坚守。
2002年,江苏棒球队正式落户无锡高新区,成为这座城市首个“省队市办”项目。彼时,棒球在无锡尚属“小众运动”,如今却成长为全运会卫冕冠军。从第十届全运会本土作战未进前六,到第十四届全运会登顶,再到第十五届全运会卫冕,这支队伍用6个全运会周期完成了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蜕变。这份蜕变的密码,就在无锡20多年坚守“争冠军”的抱负中,就在“爱棒球”的城市运动氛围日渐浓郁里。无锡以棒球为纽带,打造多层次赛事体系:MLB CUP无锡分站赛年年火爆,吸引全国多地青少年队伍参赛;第九届锡台青少年棒球交流嘉年华上,143名两岸少年以球会友,让棒球成为文化交流的桥梁;全国首届残疾青少年五人制棒球锦标赛的举办,更让特殊孩子也能感受“为家而战”的棒球魅力。
少年棒球成为无锡特色。无锡棒球运动的培养体系贯穿于小学、中学、高校阶段。无锡市体育局竞技体育处负责人介绍,“无锡的小学开始普及软式棒垒球运动;到了初中,学校便可以挖掘一些合适的人才进行专业训练;高中阶段可以展开专项练习,注重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与此同时,无锡的体育类高校也增设了棒垒球课程。”
既有职业队伍引领,又有中小学业余队参与,加上市场化运作的俱乐部,多方发力让棒球这项运动得以走入更多无锡人的生活。作为卫冕冠军的江苏队,来自“省队市办”的无锡棒球青训体系。这枚沉甸甸的全运金牌,既是“省队市办”模式的胜利,更是无锡棒球全民普及的最佳注脚。
马术赛场上,另一支“省队市办”队伍同样闪耀。2009年,江苏省体育局与无锡市、江阴市及海澜集团达成四方联办协议,江苏马术队正式扎根海澜国际马术俱乐部。作为核心训练基地,海澜构建了从马匹繁育、专业训练到赛事运营的完整产业链,更将马术普及融入日常——与周边中小学开设兴趣班,孩子们在这里开启骑士之路,飞马水城成为市民体验马术魅力的热门目的地。从亚运会冠军到奥运赛场,再到全运会领奖台,无锡马术用十六年时间证明:当文体旅产业链与全民普及相遇,就能孕育出一流竞技力量。
青训破圈
俱乐部里出黑马
当15岁的邹天一在全运会男子花剑决赛中与福建名将许杰战至13:15,这位少年剑手虽憾失金牌,却用灵动的攻防转换惊艳全场。作为艾鲁特俱乐部培养的选手,他的黑马之旅,奏响社会力量办体育的乐章。
全运会击剑赛场上,业余俱乐部选手跻身决赛较为罕见,15岁的年龄更是打破了该项目决赛的最年轻纪录。邹天一的成长之路,印证了社会力量在体育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优势。艾鲁特俱乐部以市场化模式深耕青训,既注重竞技水平提升,也兼顾青少年的成长规律。从基础的步伐训练到战术推演,从心理抗压训练到赛事实战打磨,俱乐部为邹天一量身定制了成长计划。全运会晋级之路上,他先后击败多名专业队选手站上决赛剑道,用实力证明“俱乐部培养”同样能站上最高竞技舞台。
邹天一的崛起并非个例。在无锡,社会力量正成为竞技体育的重要补充。海澜马术俱乐部不仅是省队训练基地,更通过青少年夏令营、校园兴趣班等形式,让马术运动走进寻常百姓家;在跆拳道、羽毛球等项目中,多家民营俱乐部与无锡市体育局共建后备人才基地,形成“专业队+俱乐部”的双线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灵活性与专业性的结合。社会俱乐部更贴近市场需求,能快速响应青少年兴趣导向,同时通过引入优质教练资源、举办商业赛事,为选手提供多元化成长路径。据了解,无锡目前共有击剑、马术、帆船、霹雳舞、滑板、高尔夫、攀岩等7个项目,有9家俱乐部参与社会化办队。这种“兴趣驱动+专业培养”的模式,让青少年在快乐中成长,也为竞技体育储备了更多后备力量,使社会力量成为无锡体育版图上的新生动力。
本土破锋
无锡输送耀金章
第十五届全运会收获8枚金牌,从无锡本土运动员夺金总数来看,与上届全运会相比,金牌总数增加1枚。从拳击台、柔道赛场到飞碟靶场、羽毛球场,从绿茵场到棒垒球场,无锡健儿用一枚枚金牌,宣告本土输送培养队员强势崛起。
11月10日的拳击赛场,无锡姑娘许紫春夺得女子57公斤级金牌,为无锡斩获本届全运首金。这位从柔道转项而来的冠军,坚守12年终于圆梦。
柔道赛场上,无锡力量双线告捷。无论是女子52公斤级冠军姚雨虹,还是男子81公斤级冠军王江南,两人的成长轨迹,正是无锡柔道青训体系的缩影——教练团队深耕基层选才,科学制定训练计划,让青少年在日复一日的打磨中崭露头角。
飞碟赛场上,“神枪手”李闻怡为江苏贡献一金。这位从无锡射击队起步的姑娘,自12岁接触飞碟项目便展现出过人天赋。无锡体校为她量身打造“心理+技术”双轨训练方案,让她在高强度训练中保持稳定状态。全运会决赛中,李闻怡在最后一组飞碟比赛中打出全中成绩,为无锡夺得首枚全运射击金牌。
羽毛球团体赛场,无锡小将辛佳蒋助力江苏队登顶。垒球决赛中,陈佳、奚凯琳、孙悦、王超越、潘孜瑶、季琳等“无锡六朵金花”加盟的江苏队以4:3力克辽宁队,实现全运会“四连冠”。
女足决赛中,邵子钦等6名无锡姑娘助力江苏队绝杀夺冠,这支队伍早已将本土培养刻入基因;而江苏棒球队的卫冕金牌,更让8枚金牌的“本土纯度”彻底拉满。与上届相比,本届全运会无锡获得的金牌覆盖拳击、柔道、射击、羽毛球、足球、垒球、棒球等7大项目,重竞技项目共夺3枚金牌,标志着从“引进来”到“自己造”的质变。无锡市体育局的数据显示,目前无锡市已建成27个“市队校办”运动队,覆盖12个竞技大项,形成“选才—培养—输送”的完整体系。
8枚无锡本土健儿夺金的荣光、“省队市办” 的金银双辉、俱乐部黑马的惊艳亮相,无锡体育在大湾区赛场奏响的“破局、破锋、破圈”三重奏,早已超越奖牌本身——这是全民体育与竞技体育双向奔赴的生动实践,是本土青训厚积薄发的硬核证明,更是社会力量赋能竞技体育的鲜活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