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灯闪烁,指令在电台中穿梭,梁溪公安分局北大街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内,民警孔瑜正紧盯电子屏幕处置警情,30多面锦旗默默记录着她和同事的点滴付出。作为综合指挥室的指挥长,她带领这个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逐渐成长为一个强有力的“中枢大脑”。
迎风逆行,台风天的生命守护
2023年1月,孔瑜从社区民警岗位转岗至综合指挥室指挥长,经过两年多的历练,如今她对指挥调度各项工作已了然于心。有一面写着“人民卫士,一心为民”的锦旗,来自走失老人的子女,那是今年7月的一个台风天,北大街派出所接到紧急指令:一名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七旬老人走失,家属心急如焚。
“时间就是生命,特别是在这样的恶劣天气里!”孔瑜立即启动应急寻人机制,在调取视频过程中,她发现老人最后消失在锡澄路一带。面对这一棘手情况,她沉着应对,将现场警力分为两组:一组沿街商铺走访询问,另一组带着家属在周边进行地毯式搜索,后台研判同步展开。
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她判断其行走距离有限,精准划定了重点搜索区域。果然,在距离消失点800米的一家酒店大堂内,民警找到了浑身湿透的老人。“看到他安然无恙,感觉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这次成功的寻人经历,成为孔瑜指挥生涯中难忘的一课。
精准狙击,与骗子赛跑的30分钟
“警力在哪里、装备状况如何、能否快速到位”,这三个问题始终萦绕在孔瑜的指挥调度中。另一面写着“反诈先锋,守护百姓”的锦旗,来自一位保住养老钱的七旬老人。
今年5月,指挥室接到反诈平台紧急预警:辖区刘奶奶正在遭遇冒充“孙子”的电信诈骗,对方以“孙子”违法犯罪被逮捕为由,要求她将20万元存款取出,由专人上门取钱“办手续”。孔瑜心头一紧:“这类诈骗往往针对老年人,必须争分夺秒!”她一边持续拨打刘奶奶电话,但始终占线;一边指令巡逻民警火速赶往老人家中当面劝阻,同时通过研判联系上老人的女儿协助沟通。30分钟多方联动下,民警终于在老人即将取出20万元现金的关键时刻赶到现场。经过耐心解释,刘奶奶才恍然大悟,保住了她辛苦积攒一辈子的养老钱。
从电话占线时的万分焦急,到面对面劝阻时的化险为夷,这场赛跑的结果,最终定格在老人紧握的双手和哽咽的感谢中。一切的努力,在那一刻,都化为了群众最踏实的心安。
主动出击,“小案不小办”的为民情怀
“你们守护的是我奋斗的底气!”一面来自外卖小哥的锦旗让整个团队感动良久。原来,外卖小哥的电瓶车被盗,本以为这种“小案”不会被重视,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了警,没想到派出所同样全力研判,不仅找回了电瓶车,还顺藤摸瓜打掉了一个盗窃团伙。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是孔瑜刚从警时师父对她说的话,也是她如今在指挥室常挂在嘴边的话。经过研判,孔瑜发现辖区内盗窃电动车电瓶案件发案时间集中在23时至次日3时,地点多分布在地铁站、商业街区周边。“不能总是充当‘救火队员’,要把警务工作做在前面。”她提出对辖区地铁站、商业街区、医院等重点部位开展针对性巡逻蹲守。
很快,一个周五晚上,巡逻队员在地铁站出口发现一名形迹可疑的男子正在对路边电动车“下手”。队员们立即实施抓捕,当场人赃俱获。在嫌疑人携带的背包中,查获装有4块刚盗窃得手的电瓶。
从快速“破一案”到深挖“打一伙”,再到精准“防一片”,一次次主动出击,守护的正是如外卖小哥一般千千万万奋斗者的底气与安全感。
对于未来,孔瑜思路清晰:“现代警务正在向智慧化、精准化转型,我们年轻民警更要主动拥抱变化。”她正在研究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应用于预警研判,希望构建更精准的治安要素预测模型。在她看来,每一次成功的指挥调度,都是科技与经验完美融合的见证,更是新时代青年民警责任与担当的体现。
(胡慧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