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创伤中心凭借高效协同的救治体系,在53分钟内完成患者接诊、检查、转运、术前准备、开颅减压全流程,成功从死亡线上拉回一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51岁的王女士(化名)上月15日晚间骑电动车与大卡车发生猛烈碰撞,因未规范佩戴头盔,头部直接撞击地面后当场昏迷。当日19时57分,王女士被紧急送至锡山人民医院急诊室,接诊医生当即发现其意识丧失、右侧瞳孔放大——这一信号,让整个创伤中心迅速进入紧急状态。
“瞳孔放大对神经外科医生来说就是冲锋号,特别是两侧瞳孔散大的病人预后极差,而一侧瞳孔散大,意味着脑干一侧受压,及时抢救不仅能成功挽救生命,且预后相对较好,因此在两侧瞳孔散大前完成开颅减压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神经外科主任奚少东介绍,急诊团队第一时间启动创伤中心绿色通道,同步联系CT检查、神经外科会诊,工作人员全程协助患者家属完成检查、缴费、住院手续办理,最大限度减少家属时间损耗。检查结果显示,王女士颅内血肿已达70毫升,远超30毫升的手术指征,且因伴随颅骨粉碎性骨折导致脑膜中动脉撕裂,出血极有可能仍在持续。
“患者病情不允许片刻等待,必须立即手术清除血肿、解除压迫。”神经外科副主任周勤伟接到会诊通知后,5分钟内抵达急诊室。创伤中心同步启动多学科协作机制,提前通知手术室、麻醉科做好准备,协调电梯转运,将术前剃头、备血、导尿等常规流程全部转移至手术室同步进行。20时40分,王女士顺利进入手术室,仅用43分钟便完成了从入院到进入手术间的全流程。
20时50分左右,周勤伟带领团队以最快速度钻开第一个颅孔,从中吸出部分血肿,患者颅内压力当即得到降低,手术关键一步顺利完成。随后团队继续开颅清除残余血肿,快速处理撕裂的脑膜中动脉完成止血,并对粉碎性骨折进行拼凑复位。据术后估算,血肿总量约100毫升,证实术前准备期间出血仍在持续扩大。“这类手术的关键就是一个‘快’字,必须抢在双侧瞳孔散大前,阻止脑疝进一步加重。”周勤伟介绍,整场手术历时近三小时,术后复查CT显示无继发性出血,手术效果达到预期。
在医护团队的精心照料下,王女士术后神志逐渐转清,放大的瞳孔恢复正常,语言沟通、肢体活动功能未受任何影响,日常起居与术前无异。“来的时候瞳孔都放大了,我当时就崩溃了,多亏医生、护士争分夺秒抢救,不然真就天人永隔了。”王女士的家属握着医生的手再三致谢,朴实的话语中满是感激。据家属介绍,夫妻二人千里迢迢来锡工作,事发时无亲友陪同,是医护团队的专业救治与贴心照料,让他们在绝境中看到了希望。
此次成功救治,离不开医院创伤中心成熟的救治体系。据了解,锡山人民医院创伤中心于2020年成立,建立了严格的会诊响应机制,要求相关科室医生5—10分钟内到位,通过优化流程、压缩术前准备时间,力求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一小时内开颅减压”。“创伤救治没有捷径,靠的是流程规范、团队协作和分秒必争的意识。”奚少东表示,创伤中心整合了急诊外科、神经外科、骨科、胸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等专科力量,形成了从院前预警、急诊评估到手术救治、术后康复的全链条救治模式。
此次案例的成功,不仅体现了锡山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精湛技术,更彰显了创伤中心的高效协同能力。未来,医院将持续完善创伤救治体系,优化急救流程,以更快的响应速度、更高的救治水平,为区域内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杨洁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