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札是独特的文献,字里行间激荡着社会风云,也记录下命运沉浮。11月18日,“晚清的另一种打开方式——无锡博物院藏士人信札展”在无锡博物院中区四层展厅开展,展出无锡博物院藏晚清士人信札、书画、文房用品等100余件,其中不乏晚清重臣李鸿章、潘祖荫,书画名家赵之谦、郑文焯等名人信札。
李鸿章写信给其幕僚薛抚屏提到“津门水患”以及政府如何赈灾,潘祖荫写信给左宗棠祝贺他西征凯旋,郑文焯写信托友人出售其所藏古物……每一封信札背后,都藏着一段鲜活的历史。该展从历史背景、文人治生、艺文交往、花笺艺术和通信方式等多个维度展开。“无锡博物院收藏的这些信札,其作者涵盖面很广,文臣、武将、画家、收藏家等等,其中不少是江南地区的人杰,可谓晚清社会各阶层士人的缩影。”锡博工作人员提醒,观众们在研读信札文字信息的同时,不妨也关注一下其中文字与笺纸的美学形式,“比如书艺之美,尽显文人对雅韵的执着追寻,而信笺的设计同样凝结着当时工匠的种种巧思”。
通信方式也是展示信札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而通信方式的革命,是晚清信札有别于既往任何时代的重要特征和亮点。该展还关注了火车、轮船、电报等近代化元素对当时中国邮政的深远影响。晚清时期新旧鼎革社会剧变,从这些信札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复杂面貌,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彼时社会的方方面面又蕴含着新时代的蓬勃生机与无穷潜力。(张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