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无锡市先后荣登“人才友好型城市”榜单、获评全国首批“就业友好城市”。双料“友好”,是对无锡在产业发展支撑、就业服务保障、职业发展潜力、生活环境品质、人才就业生态等多个维度上精耕细作的褒奖,也充分彰显了无锡对人才的吸引力、包容力。“友好”一词,正在成为诠释无锡引才、留才、爱才的一个关键词。让减轻“负重”、优化“软环境”等服务保障,与在优化产业结构、厚培创新生态中锻造的“内生动力”形成合力,让城市既有高度又有温度,才能在宜业宜居“友好指数”的持续提升中增强“锡引力”。
当前,不断跃升的城市能级、更加细化的产业赛道和企业对高精尖人才的迫切需求,都对无锡高精尖人才库的扩充提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无锡如何才能“脱颖而出”?“友好”是破题的一个重要关键词。对于一座城市来说,诸如人才补贴、住房优惠、良好的生态环境、文化活力等,皆是“友好值”的体现。但相较于这些环境、服务保障,如果一座城市的产业生态好、创新生态优、城市动能足,且能给人带来更多创业机会、更垂直的发展赛道和更大提升空间,对人才来说或许就有了更根本、更持久的吸引力。实践证明,将“友好”一词落实到城市发展的具体举措上,“宜业”“宜居”是两个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
“宜业”“宜居”的关键,是创造让更多人能找到符合自身需求的就业生态和生活生态。许多人才会将“兴价比”作为衡量工作价值的重要因素,即城市就业环境、产业基础、生活空间等能否契合其生活兴趣与职业成长需要。激发更多人才在锡成长、扎根,不仅要发挥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的互促关系,持续推进生态“造血”和氛围创新,还要提升生活温度,创造让人才安居的“造梦”空间。近年来,无锡市持续优化“太湖人才计划”,出台“锡引惠才”12条、“助企惠才”10条等政策全球揽才,深化实践“以产聚才”理念,在深化“政产学研金服用”全要素融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上举措多多,为人才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创新生态。在做好医疗、教育等基础保障的同时,我市还努力引进更多优质文艺产品,通过内容创新、情绪创造等完善“兴趣消费圈”,在满足人才的生活兴趣中激发其更多创造潜力,让人才不仅为产业来、为生态来,还为城市温度留下来。
引进来、留下来,还要发展起来。“兴价比”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还在于城市是否具有广阔的、颇具潜力的发展空间。以产聚才,一个很有效的切入点,就是要在拓展更深、更广的外部链接中,提供更多符合人才发展需求的机会和场景。在各类大型展会和专业赛事中擦亮优势产业“金色名片”、靶向出击,既能提升城市知名度,在多元对话和碰撞中带来更多发展向度,也能以此扩大城市引才“集聚效应”。以2025中国无锡“太湖杯”国际精英创新创业大赛为例,这一赛事重点聚焦无锡布局的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赛事网络触及海内外,并设置奖项、提供政策支持,为无锡引才工作赋能。借势发力、引才利企,既要打造高端化、前沿化的品牌赛事与展会,拓展其辐射半径,还要积极融入更大平台,发挥优势产业“强磁场”势能,从而在更开放的环境、更集聚的资源中,在持续增强的集群能级和发展增量中打造“就业友好”“人才友好”的“宜居宜业”之城。
(周邾语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