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新华社酒泉10月30日电 我国瞄准10月31日23时44分发射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经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由航天驾驶员张陆、航天飞行工程师武飞、载荷专家张洪章3名航天员组成,张陆任指令长。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介绍,这是继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之后,再次由3种类型航天员构成的乘组,涵盖了“70后”“80后”“90后”三个年龄段。
指令长张陆时隔两年多后即将重返天宫,武飞、张洪章均为第三批航天员,即将踏上个人首飞之旅,刚满32岁的武飞将刷新我国执行飞行任务最年轻航天员的纪录。
武飞出生于1993年10月,是目前我国航天员队伍中最年轻的航天员,曾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2020年9月,作为航天飞行工程师入选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
神二十一乘组依旧按照“新老搭配,以老带新”的方式选拔,我国第二批航天员张陆时隔两年多再度叩问天宫,以丰富经验扛起指令长重任;第三批航天员武飞、张洪章分别以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的身份首度圆梦太空。
按计划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约3.5小时后对接至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与空间站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
3.5小时快速交会对接方案,减少了飞船远距离导引段轨控次数和飞行圈次以及近距离导引飞行时间,意味着航天员舱内等待时间缩短了、对能源的消耗需求降低了,既提高了神舟飞船的自主交会对接能力,也增强了我国空间站任务规划的灵活性和应急响应能力。
“这一方案减轻了对于发射时间窗口的约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李喆介绍,“通过更精确的发射和入轨控制,使飞船进入一条初始相位差更小的轨道,绕飞更少的圈数就能与空间站‘准时相会’。”
这次飞行任务中,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的控制系统采用了产品化双十表光学惯组,能够满足载人飞船3.5小时快速交会对接的精度要求。此前神舟十二号至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均采用6.5小时交会对接方案。
2011年11月3日,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完成首次交会对接,标志着我国突破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与神舟八号任务中的机械式缓冲系统相比,如今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的对接机构已经“进化”为一套“刚柔并济”的受控阻尼缓冲系统,大幅提升了交会对接的可靠性和成功率。
图为10月30日,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张陆(中)、武飞(右)、张洪章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媒体记者集体见面。
(新华社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