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宜兴市悲鸿中学的家长等候区,以“树”与“云”为灵感打造的艺术造型瞬间吸引了家长们的目光,让等候时光多了几分暖意。这个今年投用的等候空间,如今已成为家长和学生的温馨港湾。
长期以来,校园门口上下学时段家长扎堆等候的场景,不仅让家长面临日晒雨淋的不便,更易引发交通拥堵和安全隐患。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2021年,宜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启动家长等候区建设,围绕功能性、服务性、普惠性三大核心,按照“一校一景”模式精准设计,全力将小空间打造成民生标杆。截至目前,仅主城区就已建成10个家长等候区,同时,各乡镇也在加速推进,通过融合绿地景观、城市家具与校园文化,增添体验式互动场景,让校园周边环境蝶变升级。
宜兴市悲鸿中学去年9月建成招生,目前有339名学生在此学习成长。为给接送孩子的家长打造舒适温馨的等候空间,屺亭街道办事处和学校多次商议,于今年4月正式动工建设家长等候区。如今,建成的等候区面积近900平方米,两组廊架、多个座椅整齐排列,能容纳60位家长休息。值得一提的是,实用与人文在这里实现深度融合——等候区的立柱上设置了“小课堂”二维码,家长扫码即可获取青少年心理科普、亲子沟通妙招等实用知识,在等候时间也能“充电赋能”。
在宜兴市第二实验小学,新建成的家长等候区则以童趣十足的风格赢得家长和学生的喜爱。互动墙充满童真趣味,宽敞的休憩区域视野开阔,采光通透的全钢制廊架兼具遮阳挡雨功能,共同营造出舒适温馨的等候氛围。“以前等待的区域就只有人行道,地方窄、学生多,放学时拥挤得不得了。而且没遮盖,下雨时人都没处躲。”学生家长说。
为妥善解决学校上下学高峰期的扎堆等候、交通拥堵等问题,提升家长接送舒适度,今年7月,由宜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宜兴市城建文旅集团组织实施了第二实验小学周边交通组织优化工程。改造范围涵盖东山路南北两侧、龙潭路北侧以及临河路四处位置,总面积近1300平方米。改造不仅注重环境美化,更聚焦功能完善。施工部门在等候区外围专门设置了学生排队区域,有效避免学生与家长交叉拥挤;同时优化校园周边慢行系统,让行人和车辆通行更有序,实现了“让交通不堵,让家长不急”的建设目标。
从城区到乡镇,宜兴市坚持“城乡一体、全域覆盖”的建设理念,让普惠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如丁蜀镇张泽社区同步建成投用的家长等候区与佳乐口袋公园,不仅解决了张泽中小学校家长的等候难题,更弥补了周边居民健身设施缺乏的短板。下一步,宜兴市将持续推进家长等候区建设,让更多“小空间”释放出民生“大温暖”,以精细化治理绘就民生幸福新图景。
(蒋梦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