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湖路夜市到招商城“夏日星空夜市”,从南尖公园夜市到“南方夜市”,今年,无锡的夜市地图不断扩容。《无锡夜间经济大数据分析报告》显示,当下无锡市夜间消费占全天消费比重已达51%,夜市逐渐成为融合文化、旅游与创意的新空间。如何打破同质化倾向,推动夜市打开消费新空间,实现个性化突围,还需要发挥摊位“主理人”作用,推动“烟火气”与“文化味”相融合,进而打造富有个性的城市新“夜景”、新名片。
夜市由一个个小摊位聚集而成,每个小摊位背后都有一个彰显特色、体现服务理念的摊位“主理人”。他们不仅是“烟火守护者”,还是“文旅推介官”。流量经济之下,不少诸如“鸡排哥”“拉面哥”“鹅腿阿姨”等小摊主,都因诚信经营、不玩套路受到追捧,既传递市井烟火的朴素温情,又因个人魅力带火了一座城。打破夜市同质化,实现个性化、创意化转化,离不开接地气的摊位“主理人”。兼具经营者与文化构建者双重属性,摊位“主理人”能把摊位变成人与人之间互动、产生情感连接的交际场域,甚至是推介城市名片的“招牌”。这就需要城市为这些创业者提供更充分的包容性扶持,在资金补贴、场地租赁、就业培训、宣传推广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帮助,在持续优化服务中让更多的摊位“主理人”引领夜市个性化、可持续发展。
夜市的成长,还需向内寻求创新与突破,走差异化路线,融入在地文化特色,为市民游客提供独特的消费体验。从特色美食到文创市集,从璀璨华灯秀到live音乐演出,夜市的繁荣与否,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人们文娱生活质量的高低。无锡夜市不少,但以近湖路夜市和“南方夜市”等为代表的夜市,不论在形态类别、场景创新还是文化特色方面,都有待挖掘和深耕。
今年5月,沈阳市举办第二届中医药文化夜市,为夜市经济增添“健康养生”新元素;江西景德镇陶溪川创意市集将瓷都窑火融入年轻设计师的匠心手作,用陶瓷文化点亮夜市。改变夜市形态单一、缺乏吸引力和特色的现状,需要实现从“逛夜市”到“逛文化”的转变,不断创新理念,打好“文化牌”,在夜市的规划及发展中融入更多的新业态、新产品和新场景,把“摊位数量”变成“体验质量”,彰显城市夜魅力。(陈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