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办理产品的出口认证手续平均提速10%—20%,还能提前对接海外标准,我们三季度的月均产值同比增长近60%,高效打开了海外市场。”近日,在第138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电动自行车展区,江苏众星电动车有限公司携最新研发的高端电摩“麒麟”亮相,其搭载的鲲动力技术系统和融合现代科技感的外观元素极具辨识度,吸引了不少海外客商咨询。
自去年相关帮扶政策落地以来,无锡市电动自行车产业以推行“链式”质量认证帮扶模式为突破口,推动产业从“单点提升”向“全链共振”转变。在全球外贸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今年1—8月,无锡市出口电动车销售金额逾5亿美元,同比增长36.5%,与此同时,平均质量成本下降10%、退货率降低8%,经营主体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作为全国电动自行车核心产区,锡山区承载了全国三分之一的产能,400余家企业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年产量突破2000万辆;但随着国内市场日趋饱和,供应链单点达标、整体不优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产能要出海,靠企业单打独斗很难突破标准认证等贸易壁垒,质量管理跟不上产品品质升级需求等痛点开始显现。
“全链条整体质量管理水平有效提升,有利于我们布局的前沿技术陆续运用到产品领域。”台铃技术研发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最新研制成功的高性能扁线轮毂电机面市,直击海外客户在驾驶过程中容易烧机的痛点,充一次电续航100多公里,这大幅提升了产品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今年东南亚地区的销售量因此提升了近50%。
为进一步激发零配件供应商的积极性,无锡市场监管部门还推动雅迪、爱玛等龙头企业搭建帮扶矩阵,共同制定出口东盟的团体标准和认证制度,并通过标准共享,将30余项核心零部件标准推广至小微企业。“上下游企业协同更加顺畅,零配件一次交验合格率由90%提升至98%,整车交付合格率接近100%,客户满意度也由90%提升至98%以上。”雅迪公共与政府事务总监孟露介绍,今年东盟订单增长明显,预计能销售50万辆。
“链式”帮扶效应持续显现,推动电动自行车产业出口再攀新高。数据显示,目前无锡市电动自行车出口规模逾100万美元的企业超过50家, 7家龙头企业在东盟9国布局14个海外仓,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业链认证提升+海外服务延伸”模式,已被纳入江苏省小微企业“链式”帮扶典型经验,并在全省推广。 (周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