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量约占无锡市水产总产量一半的鳊鱼和鲫鱼养殖行业,正在聚力焕新。近日,无锡市成立鳊鱼鲫鱼产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联盟,在全省率先打造鳊鲫鱼协同生产新模式,围绕苗种质量、水质调控、质量安全控制等关键问题开展绿色健康养殖技术研发与集成创新,提升鳊鱼鲫鱼养殖水平。
鳊鱼和鲫鱼是百姓餐桌上常见的家鱼,近年来因养殖密度高,导致鱼病多、鱼药使用频次多等问题。去年起,无锡市加大水产上市前的检测力度,对每一批上市交易的水产特别是鳊鱼和鲫鱼,在养殖出塘、运输、入市交易等关键环节加大药物残留检测力度,增加检测频次。加强末端治理的同时,从鳊鱼鲫鱼养殖业的源头“治病”引起关注。“无锡市地产鳊鱼苗、鲫鱼苗很少,多从外地购买。部分育苗企业不注重亲本更新,使用低龄鳊鱼进行繁殖生产,导致种质退化,长大后抗病等能力不强。”无锡市水产畜牧技术推广中心相关人士介绍。长期以来常规淡水鱼养殖模式粗放,养殖农户分散、规模不大,优质饲料、好的水质调控设施等难以全面推广覆盖,也间接导致鱼类病害多发。
此次,无锡市水产畜牧技术推广中心联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和技术推广单位,以及养殖企业、合作社等形成联盟,将研究并推广鳊鲫鱼优质苗种培育技术、菌藻协同水质调控技术、抗生素减量替代技术和主要药残快速检测技术,带动养殖企业科学、高效养殖。
目前,宜兴和桥、徐舍等3个鳊鱼、鲫鱼养殖企业已开始育种,鳊鱼、鲫鱼苗种共2000多万尾已入池养殖。在宜兴2500亩的鳊鱼和鲫鱼科技示范展示中心,现代渔业综合服务中心和现代化苗种繁育车间、数智渔业中心等已建成或在建,将提供繁育、品种推广、质量检测、水质管理等服务。无锡市还将在徐舍镇、和桥镇建立3个科技推广点,在6家渔业企业及合作社设立专家服务站,培育5名涵盖“新农创”“新农匠”等领域的“新农人”,形成鳊鲫鱼技术推广网络,为产业提升注入新活力。(朱雪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