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高规格、高质量的“产医研融合”创新成果交流会在无锡举行,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企业、金融资本等各方力量携手,致力打通从实验室研究到临床应用再到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从癌症防控签约到“医惠锡城”惠民实践,从高层次人才汇聚到生物医药产业金融赋能,会上发布的九项成果全方位、多维度展示了无锡推动“产医研”深度融合的前瞻视野、务实举措和丰厚成效。
这场交流会,既是一次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坚定启航。无锡正行驶在构筑“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临床应用”创新体系的征途上,奋力谱写将医疗卫生事业与生物医药产业深度融合、打造更高水平健康城市的“无锡实践”。
协同赋能
织密健康保障网
唯有创新,方能抢占先机;唯有融合,方能汇聚动能。在国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看来,“产医研融合”的核心,正是要打破壁垒、畅通循环——以临床需求精准牵引研发方向,让创新成果迅速转化为人民健康的坚实保障。在这一进程中,癌症防控与治疗既是重大挑战,也蕴藏巨大潜力。
作为江苏省内唯一与国家癌症中心携手合作的城市,无锡将全民防癌视为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关键行动。近年来,无锡率先在全省启动全民癌症防控行动,连续三年将癌症筛查纳入无锡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此次新一轮深化合作协议的签署,将会有更多前沿防治成果、诊疗技术和管理模式加速落地无锡,为市民筑起更强健的健康防线,实现“研”与“医”在顶层设计上的深度协同。
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是提升市民抗风险能力、实现医疗公平的重要支撑。“医惠锡城”作为无锡专属的普惠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自推出以来,累计保障超过364万人次,赔付金额突破2.25亿元,切实减轻了群众的高额医疗负担。此次大会上,2026年“医惠锡城”新产品及“一键e赔”功能正式亮相。这一创新举措融合普惠金融与高效服务,是金融科技赋能医疗保障的生动体现,也标志着“产”业力量正有力支撑“医”疗需求,让便捷与安心触手可及。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公共健康体系的网底,是实现公平、可及、连续健康服务的关键所在。为展示无锡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成效,会议现场连线展示了惠山区前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型高端CT设备启用,以及无锡锦年梁溪长者社区智能康养设备启用。
近年来,无锡着力构建“机构—社区—居家”无缝衔接、“医—康—养”深度融合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全力推动康养设备从机构走向社区、走进家庭,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专业的康复服务。此次,无锡市推动了高水平研发装备、智能康养设备与基层需求的高效对接,显著提升了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与质量,真正让“融合”的成果惠及每一位市民。
汇智引才
激活创新源动力
才聚无锡,智汇健康。交流会上,简朴而隆重的授牌与聘书颁发仪式成为全场焦点:无锡市新引进的三个“太湖人才计划”医学专家团队正式被授牌。他们分别是江大附院的于金明院士肿瘤放射治疗团队、无锡市人民医院的丁小强教授肾脏病学团队、无锡新瑞医院的刘军教授神经病学团队,均为国内领先的医学专家团队。这些团队正式扎根无锡,将直接推动本地在肿瘤、肾病、神经疾病等关键领域的诊疗技术与科研能力迈上新台阶。
随后举行的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聘书颁发仪式,则彰显了无锡医疗未来的中坚力量。江南大学无锡医学院引进的国家重大人才工程A类青年人才刘贇和海外优青刘映,为医学教育与前沿基础研究注入了蓬勃的青春活力。无锡市属医院引进了四位高层次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整形外科专家余道江、神经内科翘楚姜永军、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张涛及中医科专家刘颖华,他们的加入,犹如为无锡临床专科发展嵌入了关键拼图,将有力推动相关学科实现跨越式发展。
“办名院、建名科、增名医”。近年来,无锡市卫生健康委在推进“三名”战略中,始终突出高层次人才“引育并举”,精心打造医疗卫生人才“磁力场”。据统计,“十四五”以来,无锡市已累计引进医学专家团队42个,全职引进学科带头人17名。这场人才的“集结号”,生动诠释了无锡“筑巢引凤”的扎实成效,通过精准引进和培育医学优秀人才,夯实“产医研融合”基石,展现激活医疗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源头活水的坚定决心。随着这些高端人才的持续汇聚,无锡区域医疗高地的宏伟蓝图正变得愈发清晰。
融合创新
澎湃未来新动能
从技术到产品、从实验室到临床,无锡正全力构建全链条支持体系,让生物医药创新成果更快惠及民生。助力创新药械获批上市,一个为未来新药、新疗法积极“铺路”的联盟应运而生。会上成立的无锡市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联盟(无锡市GCP联盟)整合了无锡市17家医院的药物临床试验资源,首批设立呼吸、心血管、肿瘤等10个专业组,并与阿斯利康、海斯凯尔和北大未来技术生命健康研究院等知名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紧密协作,更规范高效地开展创新药械临床试验项目,助力新药械、新技术早日走向市场。
助力畅通产医研融合创新产品的“最后一公里”,无锡市还出台了《关于支持生物医药创新产品推广应用的实施方案》,同时每年发布2-3批“无锡市生物医药创新产品目录”,促进生物医药创新产品市场推广和临床应用。经过严格评选,入选首批创新产品目录的31个新品亮相。
“进入创新产品目录增强了迪哲的市场影响力,无锡在地方企业和医院之间建起了高效的沟通平台。我们还欣喜地看到,无锡的患者通过‘双通道’报销获益,这也让我们的创新产品能更好地服务患者群体。”迪哲医药市场准入和政府事务高级总监江佳毅说。
药械研发的征程并非坦途,每一步突破都伴随着高投入、长周期与不确定性。为了破解这一难题,今年上半年无锡市出台了《金融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会场上,可以看到《政策措施》的集中落实:无锡8家银行联合发布生物医药专项贷产品,首批综合授信额度达160亿元,覆盖企业的全生命周期需求。现场,8家银行与一批生物医药创新企业代表签约,正式启动银企合作。
锡城潜在“独角兽”企业智康弘义专注于肾病和肿瘤新药研发,正处于高速发展期,研发投入大、周期长,此次获得了交通银行无锡分行的生物医药研发贷支持。交通银行在实地调研后,把评估重点从传统财务指标转向企业核心团队、研发实力及发展潜力,仅用7个工作日就完成了贷款审批,为智康弘义注入“金融活水”,助力企业能够安心推进创新管线与核心技术的研发攻关。
全链条、多维度的支持体系带来创新生态的持续优化,无锡正在生物医药领域孕育引领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必将催生更多惠及民生的创新成果。
(朱冬娅、葛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