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对118处现存祠堂逐一划分保护等级,对历史街区按片区确定功能业态布局……《无锡市惠山古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2025—2035年)》近日获无锡市政府批复,明确将在对各类历史文化遗存和街区风貌格局进行整体保护的基础上,促进街区保护和文旅发展深度融合,让千年古镇绽放持久活力。
“过去我们对惠山古镇的保护,更多聚焦祠堂群。此轮《规划》进一步强调要加强对与祠堂相关的各类文化遗存和历史环境要素的整体、系统保护。”无锡市自然资源规划局梁溪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规划》的编制遵循“保护街区历史文化遗存的真实性、保护完整的历史环境、坚持有效利用和文化传承”三大原则,提出要重点保护以惠山祠堂群、惠山寺、九龙十三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遗存,以水旱街巷为代表的空间格局,以寄畅园为代表的自然山水园林,以家族祭祀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以惠山泥人、惠山庙会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在历史环境方面,提出要具体保护65棵古树名木、11处泉眼、9个螭首、7座古桥、6口古井和17处牌坊等。“通过对这些‘历史印记’的悉心守护,让惠山古镇的传统风貌与文化底蕴得以完整保留,这将极大助力古镇的申遗。”
惠山古镇现存祠堂上百处,怎样守护好“祠堂群”瑰宝?结合《规划》的编制,规划人员在对祠堂建筑开展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对祠堂的保护等级进行划分,将街区内的祠堂建筑分为“文物建筑、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以及现状不存但位置可考的建筑”四类,并针对四类祠堂建筑,分别提出修缮、维修、改善和进行遗址标示四种保护模式,这相当于给每个祠堂定“身份”,为后续的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惠山映月里的开街,让市民游客亲眼见证了历史街区有效利用的新风景。据了解,在街区的整体发展方面,《规划》赋予街区“长三角知名历史文化街区旅游目的地、江南水乡古镇核心节点、无锡文商旅融合创新发展示范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并将其划分为6个功能板块,分别进行业态布局的策划引导,促进文商旅深度融合。其中,惠山寺板块以惠山寺为核心,将重点展现书院文化、宗教文化和园林文化;绣嶂街北板块以传统祠堂建筑展示功能为主,是街区的核心区域;锡山麓板块以祠堂文化展示、山体游憩、特色商业等功能为主;惠山浜板块以餐饮服务、休闲体验、住宿、文化娱乐等业态为主;烧香浜板块以旅游服务和非遗传承为主,重点发挥文化体验、文化娱乐等功能;听松坊板块将保留更新现状居住功能,完善社区配套、增加公共空间。(王怡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