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以来,生猪出栏均价下跌,目前每斤仅7元至7.5元,较3月至5月约下跌2元。这相当于每头生猪减少收入三四百元,对生猪养殖业带来震动。昨从无锡市农业农村局和部分养殖场了解到,诸多生猪规模养殖场已纷纷开始理性调整养殖规模或完善生猪产业链,以积极应对此番猪价“深蹲”。
生猪供应是无锡市“菜篮子”工程重要一环。近几年来,无锡市通过新建、扩建和改建,生猪规模养殖场已增至25家。上半年,无锡市生猪出栏量7.76万余头,同比增长7.87%。“但从全国生猪供应端来看,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再加上今年夏季高温天气不断,很多家庭减少猪肉采购,更倾向购买鸡鸭鱼等口感较清淡的食品,多种因素导致猪肉价格下降。”业内人士说。展望9月,供强需弱势头仍将持续。而生猪养殖链上游的玉米、豆粕等饲料价格却节节攀升,仅玉米价格就较去年同期上升近20%,生猪养殖户处境艰难。江阴苏威牧业公司负责人刘敏说:“可上市的生猪出栏价低于每斤7元至7.5元,普通养殖户就要亏本,像我们猪场专门养殖黑猪,出栏价低于8.5元就不赚钱了。”
业内人士认为,生猪养殖户唯有“练好内功”、适应变化,才能迎来下一轮盈利周期的曙光。刘敏介绍,他们已根据市场供需变化合理压缩产能,当前生猪出栏量已由去年同期的三四千头下降至1000多头,并优化生产管理流程,通过喷洒益生菌等方式来除臭、提升养殖环境质量。在江阴、宜兴布点生猪养殖、年出栏量20万头的正大集团,不仅依托集团自身的饲料企业、养殖企业、屠宰场和食品企业加强全产业链运作,还关闭产能低、成本高的养殖企业,并引入更多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瘦肉率高的优质品种,以减少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猪价“深蹲”,是行业大考,也是养殖企业拥抱技术创新、模式变革的有力推手。(朱雪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