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上午,江阴夏港街道三联村村委会西侧沿街区域热闹非凡,一整排崭新的商铺正式投用,这条长80米的商业街由村委部分办公区域改造而成,占地总面积约800平方米,包含20间上下两层的商铺,改造后,不仅为周边工业园区增添了商业活力,还能为村集体每年新增60万元租金收入。
让“沉睡”的集体资产“生金长银”是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关键一招。在夏港街道,三联村、夏港社区、长江村等村(社区)纷纷因地制宜探索增收路径。“37个村(社区)集体资产提质增效项目相继落地,既有低效用地盘活开发项目,也有老旧建筑改造升级项目,还有闲置资源整合利用项目……”夏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丁哲介绍,这些项目为全域村集体经济注入强劲动力,实现了“资产变资本、资金变股金”。
“屋顶一片片亮闪闪的光伏板,也是真金白银的进项!”站在沿街店铺前,三联村党委书记赵晓波说,利用屋顶空间搞绿色发电,项目投产后,预计一年能产14万度电。他算了一笔账,26万元的屋顶光伏建设投资最多3年就能回本。
最大力度盘活闲置资源,也是夏港社区党总支书记吴银芝的心头事。她上任之初,社区账上“存款”不多,却有800万元应付账款。于是,她走遍角角落落,最先盯上废弃闲置的敬老院地块。如今,这座废弃闲置的敬老院成了远近闻名的“夏港美食城”,开业仅一年,日均客流量超过2000人次,已为社区创收90万元。
一批治理“老大难”问题在空间焕新中迎刃而解。夏港社区新港大街89号老旧建筑曾是社区治理的一块“心病”。斑驳的破败围墙正对着集镇区主干道,影响整体街景。如今,社区拆除围墙后扩建出10间半商铺,450平方米临街商业空间提升了街区整体形象。项目自2024年10月启动改造,至今年2月商铺出租率达100%,年租金收入40.8万元,预计3年回本。
夏港社区2006年建成的老食品站如今已是一处危房,为此,社区创新采用“商业+停车”复合开发模式,量身打造570平方米的二层商业体。该项目规划建设14间门店及配套停车区,预计年租金收益40万元。此举不仅可解决老街区长期存在的停车乱象,更将通过引入连锁商超、社区食堂等多元业态,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服务。
闲置资源在巧思中蜕变,刷新了乡村的颜值气质。在三元村利用桥下闲置地块打造的农创园体育公园内,星远网球俱乐部近日正式开业,“网球场投用,把时尚的气息吹进了村子,大伙儿有了休闲的好去处。”三元村相关负责人透露,这片网球场一年能给村里带来10万元租金。
“资产盘活不是简单的‘推倒重来’,而是要通过科学规划让沉睡资源‘活’起来,让村社美起来。”吴银芝介绍,毗邻永安、万安两大公园,社区内的10亩闲置土地正计划通过“生态+体育”的复合开发模式变身全民健身的新地标。该地块西北处的仓库改造项目也在加快推进,1400平方米的闲置仓库将化身标准化篮球馆,预计年综合收益30万元,“嵌入停车、绿化等公共服务,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唐芸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