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食是平淡生活中的小确幸,也是一座城市不可缺少的烟火气。江阴地处“江尾海头”,美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勤劳聪慧的江阴人民在追求美好生活中,孕育出了苏帮菜系中重要支脉——江阴菜。
江阴菜既反映了江阴人生活中的饮食品质、审美观念、情感活动,也体现了江阴地方的自然环境、生产水平、社会文明。本平台联合江阴市烹饪协会推出《寻味江阴》系列推文,通过文字与镜头,探寻江阴美食文化的魅力与精彩。

农历十月至
江阴米酒香
江阴初冬的这一口甜润滋味
是丰收的欢歌
也是岁寒的暖饮
更藏着江阴人代代相传的
美食记忆

而江阴人的米酒情结
远不止这口老白酒
无论是直接舀食一碗甜酒酿
还是用酒酿熬煮甜品
酒糟烹制菜肴
都别有一番风味
甜糟(甜酒酿)
甜酒酿,江阴人称之为“甜糟”。在这里,“糟”作“醇”字解,有醇厚、醇美之意。每年秋收过后,江阴不少农户都会开始酿米酒,俗称“老白酒”,江阴人也戏称“迷魂汤”。其中,尤以农历十月酿制的米酒为佳,俗称“十月白”,深受江阴人的喜爱。
农历十月,新米上市后,正是江阴人做老白酒的最佳时机。江阴老白酒以纯糯米酿制,初酿成时呈乳白色,陈放半个月后渐成琥珀白色。看似简单的酿制过程,其实非常考验酿酒师的经验和技巧。

首先,将糯米浸泡12小时以上,让米粒充分吸水沉底,也让杂质浮起。之后,将浸泡好的糯米冲洗、沥干。第二道工序是蒸饭。将糯米倒入饭甑,上蒸架蒸熟。旺火蒸至九成熟,让米粒外硬内软、疏松透亮。随着袅袅烟气飘出,米香四溢之时,糯米就蒸熟了。小时候街坊四邻酿酒,小朋友们最期待的事,就是可以吃上一团热乎乎的糯米蒸饭。

酿酒师通常会用凉水浇淋米粒,使蒸好的糯米冷却至适宜发酵的温度,这就是第三道工序淋饭。控制米饭的温度是酿酒的关键,一般要将其控制在27—28℃,对这一项技艺的把握全凭酿酒师的手感。待糯米饭冷却至合适温度,将其倒入大缸内,和上捣碾得细细碎碎的酒曲,用棉被或稻草封缸保温。撒酒曲的比例至关重要,直接关乎到酿出来的酒的好坏,是每个酿酒人独有的秘方。

等上5—6天,糯米发酵完成后,往缸里兑水,一般是一斤糯米兑一斤三两水。这样做出来的米酒,酒精度不会超过20度。之后,再存放约一周时间后开盖。开缸后的两天,是甜酒酿的黄金赏味期。此时的酒酿甜香馥郁、清鲜洁净,之后风味便渐渐“变凶”“变老”,三天之后便不宜食用了。旧时江阴人家,米酒开缸的那一刻,总少不了先舀出一两碗甜糟(甜酒酿)尝鲜。不过这清甜美味可不允许贪多,一来是怕酒劲上头醉了人,二来是为了可以多滤出些醇厚米酒。
此外,滤完了米酒而余下的酒糟,江阴人断然是不会扔掉的。旧时,酒糟的吃法朴素却地道,或是拌上小鱼、黄豆,上锅大火一蒸,鲜美可口;或是酒糟上直接撒上少许盐调味,蒸好后撒上点大蒜叶、再掘点猪油拌匀,瞬间香气扑鼻。就是这般最本真、最纯粹的吃法,恰恰藏着江阴人对生活的智慧。
当然
甘甜的酒酿、醇香的酒糟
与其他食材搭配
更解锁了江南风味的
无限可能
酒糟烧鱼
冬日江阴的餐桌上,总少不了酒糟烧鱼这道风味菜。酒糟烧鱼的核心风味来自酒糟,聪慧的江阴人发现,滤酒后的酒糟既能中和鱼的土腥味,还能让鱼肉更鲜嫩,便摸索出这道做法。这种将“废弃物”转化为调味精华的方式,藏着民间生活的智慧,更带着鲜明的江阴地域印记。


在江阴,酒糟烧鱼既可以红烧,也可以清蒸,各有千秋,总能戳中不同食客的味蕾。红烧自带浓醇底色,酒糟的醇香融入鲜甜酱汁,慢炖间裹满鱼肉每一寸肌理,咸甜适口、回味悠长;清蒸款则尽显本味之鲜,酒糟铺于鱼身一同蒸制,酒香轻柔渗入鱼肉,入口清鲜甘醇,余味绵长。


下面这道酒糟烧鲫鱼则是红烧的典型代表。酒糟的甜香加上鲫鱼的鲜香,在去腥的同时,又让鲫鱼增添了别致的风味。制作时,将鲫鱼杀净,沥干水分备用。净锅下猪油、菜油、葱、姜、蒜后放入鲫鱼,煎至两面金黄,捞出备用。加入少许豆瓣酱煸香,放酒糟后下适量料酒、生抽、老抽、味精、盐、白糖、蚝油、胡椒粉,熬制底汤。将鲫鱼放入底汤,中火烧制20分钟后,撒上青蒜叶出锅装盘。


除了红烧,江阴人还习惯制作清蒸糟鱼。选用提前腌制好的咸鱼(一般会选择青鱼),清洗干净后码入盘中。接着在鱼身上铺几片生姜,再根据口味撒上少许味精、糖调味。最后便是铺酒糟,取适量酒糟,均匀覆盖在鱼身之上。随后将鱼盘放入蒸锅,隔水大火蒸15分钟左右,让酒糟的醇香与鱼肉的咸鲜充分交融。蒸好的糟鱼肉质紧实不柴,酒香渗透肌理,咸甜适口、清鲜回甘,是江阴人记忆里最地道的家常味。当然,有的人家在腌制咸鱼的时候就喜欢加入酒糟,这样酒香更加醇厚。


制作酒糟烧鱼的时候,江阴人总会特意多放些汤汁。待鱼肉酣畅下肚,便将余下的汤汁连带着少许碎鱼块一同盛入碗中静置,次日便凝结成晶莹的鱼冻,鱼肉嵌在其中,十分好看。鱼冻饱含胶质,软嫩Q弹,用勺舀起入口即化,凉丝丝的鲜美瞬间溢满口腔。晨起配粥,鱼冻遇热化开,白粥即刻染上鲜香,是大自然馈赠的暖心滋味。
酒酵馒头
江阴的酒酵馒头,白如雪、有嚼劲、略带甜,有酒香又有面香,是实实在在的农家好味道。好的酒酵馒头,外皮有银光、弹性十足,吃起来不粘牙、不压肚,松松软软,蒸热了有一股酒酿香气。

酒酿制作完成后,将沥出的酵汁加热到与体温相近的温度后,与面粉混合成面团,可按个人喜好和成品要求适量增减水量,以控制面粉团发酵速度。揉面是制作酒酵馒头的关键一步,需反复多次揉捏上筋,使之柔韧且表面光滑,无明显气孔。而且揉得劲越大、时间越长,馒头越筋道。将揉好的面团分成小块,再次保温发酵一晚。


将肉酱放入容器内,按配比加肉皮冻及适量的清水、食盐、白糖、葱花、姜末等,搅拌均匀成馅待用。拿出前一晚发酵好的面团进行揉捏排气,然后分成剂子。用擀面杖压成圆形薄饼状,包的时候先将包子皮在掌心摊开,再舀上满满一勺馅料,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沿着面片边缘顺势捏褶。

最后进行蒸制。将灶头上的蒸笼加热,把沾水的布摊在笼格上,再将包好的馒头均匀放置于笼格中,洒温水,并盖住热气,以进一步发酵。待有水汽出来,馒头醒发到原来的1.5倍大,就可以开始计时30分钟蒸制,关火焖2分钟,蓬松有嚼劲的酒酿馒头就做好了。


酒酿汤圆


酒酿汤圆是江阴人喜欢的一道经典甜点。在锅中加清水烧开,放入汤圆(也可以是小圆子),煮至浮起后捞出备用。另起锅加入少量清水,放入白糖或红糖煮至溶化,倒入酒酿,也可放入红枣等,之后放入煮好的汤圆,小火煮2分钟,让汤圆吸收酒酿香气,可选淋少许水淀粉让汤汁微稠,关火后撒上桂花蜜或枸杞即可。



刚出锅的酒酿汤圆最是勾人。蒸腾着热气的汤汁里,滚着一颗颗白胖圆子,像浸在蜜中的珍珠,未动筷先闻得香气。糯米的清甜、酒酿的醇厚与枸杞的芬芳纠缠在一起,顺着热气漫开。


舀一颗汤圆送进嘴里,外皮软糯得轻轻一抿就化开。再喝一口汤,酒酿的微酸混着糖水的温润,顺着喉咙滑下,暖意从舌尖蔓延到四肢,连指尖都变得温热起来。
酒酿水潽蛋

作为江阴的一道经典甜汤,酒酿水潽蛋做法简单却藏着江南的清甜温润。在锅中加清水烧开,根据口味放入冰糖或红糖,煮至溶化后转小火,保持微沸状态。直接打入鸡蛋,小火慢煮至蛋白凝固、蛋黄半流心。放入适量酒酿,大火煮沸1分钟后即可关火,避免煮太久导致酒酿香味挥发。撒上枸杞或少量糖桂花,提升颜值和风味。


酒酿的天然米香温和不腻、口感嫩滑。水潽蛋保持着软嫩口感,蛋黄半流心,蛋花细腻丝滑,入口无负担。整体味道清甜不厚重,汤汁清爽带着酒酿的浓稠感,热食暖身,凉食解腻,是江阴人早餐、夜宵的常用选择。

江阴的甜糟(甜酒酿)
是初冬最治愈的慰藉
有着最地道的江南风味
晴冬暖曦里
不妨品一碗新米酒酿
或烧一顿酒酿美味
感受这份独有的烟火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