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禧宝从无锡市数据局了解到,《无锡文旅发展数据分析报告》新鲜出炉。报告从城市访客、居民出游、旅游景区等维度对近一年(2024年11月—2025年10月)文旅数据要素进行分析。数据显示,全市访客客流量整体呈现“季节性波动、节假日驱动”特征。在春节返乡潮与央视总台春晚效应的双重加持下,2月客流达到全年峰值。

全市每月日均接待访客量(万人次)
56%省外客源:无锡魅力的远距离见证

数据显示,各景区中,清名桥古运河景区持续领跑热度榜单。惠山古镇、崇安寺风景区位列第二、三位。阳山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长广溪国家湿地公园成为新晋热门打卡地。在无锡各大景区,外省甚至外国游客的身影并不少见。

到访客流量TOP5景区和公园
数据显示,省外游客占比达到56%,这一数字不仅比去年同期提升2个百分点,更意味着超过半数的游客都是被无锡的独特魅力从其他省份和境外吸引而来。这一变化的背后,是城市文旅影响力的显著提升。

近两年来锡访客来源结构对比
“这是我第二次来无锡了,上次是樱花季,这次是特意来看红嘴鸥的。”在鼋头渚景区,从北京远道而来的陈女士一边拍照一边说。像她这样成为无锡“回头客”的省外游客不在少数。今年无锡的成功“出圈”,离不开城市品牌的精准打造。从“乌啦啦”等千万级网红的实地探访,到社交媒体上的自发传播,无锡正以全新的形象进入大众视野。

在无锡工作多年的导游张涛深有感触:“今年我能明显感觉到,省外游客的比例大幅增加,特别是来自长三角以外的游客。很多游客都是拿着网红博主的攻略,专门来打卡同款小吃或者景点的。”这一变化不仅体现在游客数量上,更体现在消费模式上。省外游客通常停留时间更长,体验项目更多,为本地文旅消费注入了新的活力。
40%访客选择宜兴:县域旅游的强势崛起
在无锡的各大板块中
谁占据了旅游热门地的“C位”?

数据显示,每十位来无锡的游客中,就有四位选择前往宜兴,这个比例让宜兴成为无锡文旅版图中最耀眼的新星。根据《全国县域旅游研究报告2025》,宜兴位列2025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第十一名,全省第二名。

据了解,除了传统的竹海、溶洞等自然资源,宜兴还在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龙池山自行车公园的户外运动项目、洑西村的特色民宿、白塔村的特色田园产业链等新业态好评不断,让游客能够获得更加多元的体验。

宜兴旅游的快速发展,还得益于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宜兴高铁站每天接待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而新开通的高速公路线路,更是让自驾游客数量显著增加。这些变化,都在助推宜兴从旅游过境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变。
2.4小时平均驻留:品质提升的直接体现
今年,无锡的各大景区为了让游客能享受到更深度的旅游体验可谓“花式出招”。

“今夜‘梁’宵”江南古运河沉浸式光影夜游项目的推出,让游客能够边乘游船边欣赏实景表演;惠山古镇则打造了特色非遗体验工坊,游客可以沉浸式体验惠山泥人的制作过程;荡口古镇引入了大型沉浸式灯光秀,用光影讲述千年古镇的故事。这些创新举措,都在悄然改变着游客的体验模式。

在惠山古镇,来自南京的大学生小李和朋友们正在一家文创店里挑选特色商品:“我们原本计划待一个小时,结果已经逛了两个多小时了。这里的各种文化体验太有意思了,我们完全忘记了时间。”这样的场景,在无锡各大景区不断上演。数据显示,游客在无锡主要景区和公园的平均驻留时长达到2.4小时,比去年同期延长了0.2小时。

延长游客驻留时间的背后,是各景区在提升游客体验方面所做的持续努力。这种变化不仅出现在收费景区,也体现在免费开放的公共空间上。例如,惠山锦绣园、锡澄运河公园等地的重游率均超过53%,显示出它们已成为游客和市民频繁到访的“城市客厅”。一位游客在惠山锦绣园的大众点评中这样写道:“这里除了小桥流水,还有陈列馆能够感受历史文化。四季景色各不相同,值得再次前来。”
从客源结构的优化,到县域旅游的崛起,再到游客体验的深化,无锡文旅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