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大力度引育“新人新秀”,建成多方联动、人才荟萃的市级青年人才库,打造市级青年人才交流中心,设立太湖青年创新创业专项基金……
11月23日,在无锡市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第五次会员大会上,团市委发布《青年人才“太湖擎帆”工程行动计划》《无锡共青团支持青年创新创业8条举措》,以一系列实笃笃的举措,完善全周期服务体系,护航青年人才勇攀高峰、建功立业。
青年已当仁不让成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统计数据显示,第五届市青科协的186名会员平均年龄35.2周岁,“90后”占比达55.4%。

近年来,为服务好青年特别是各类青年科技人才,团市委指导市青科协建平台、优环境、送资源,激励和引导广大青年科技人才用实实在在的科研创新成果,回应时代召唤、不负城市期许,在科创报国的征途上,让青春绽放最绚丽的光彩。
PART.01
“90后”“00后”勇挑科创大梁
青年科技人才拥有最旺盛的精力、最敏锐的洞察力,是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
如果为无锡青年科技人才精准“画像”,“高知”“攻坚能力突出”“与无锡产业契合”无疑是这一群体的鲜明“标签”。
来自市青科协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新确定的第五届会员中,“90后”占比达55.4%,超九成会员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中高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占比达56%,98%以上的青年“科研人”集中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我市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其中来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点科创企业的青年达101人,占比54.3%。
更体现硬核实力的是,65%的会员有参与国家、省重大科研项目的经历,37.6%的会员长期聚焦“卡脖子”技术攻关,累计发明专利超500项。
青年科技人才决定科技创新的活力与未来。

为让更多“90后”“00后”勇挑科创“大梁”,团市委深入开展青年科技创新行动,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日暨“青年科学家百城行”走进无锡活动,围绕“465”现代产业集群发展需求,面向全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张榜纳智”,发布143个博士后设站企业技术攻关课题,吸引院士团队、国家级创新人才等75个团队或个人咨询洽谈,累计收到对接意向103个。
坚持以赛促产,团市委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能源等新质生产力培育方向,持续举办“创青春”系列赛事,设立总额400万元的年度奖金池,对潜力项目进行“一对一”跟踪服务,“人工智能+”产业链大赛在全球范围内征集到187个项目,落地意向率98%,有效推动创新资源集聚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揭榜挂帅,让我们直面企业需求痛点,为精进技术、研发创新锚定方向。”江苏集萃清联智控科技有限公司导航算法工程师许嘉烨说,团队在今年举办的“人工智能+”产业链大赛上,成功揭榜了湖南大学无锡智能控制研究院发布的攻关课题,目前正与研究院的科研工作者一起,围绕助力海洋船舶精准定位的智能升沉测量算法展开集智攻关,为海洋强国建设积极贡献青春力量。
既要鼓励青年英才
科研报国、勇攀高峰
更要为他们成长发展
提供广阔舞台

今年,团市委成功推荐19位无锡青年入选首批江苏青年科技人才“U35培育”对象名单,无锡恒瀚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胡超博便是其中一员。
“在参加专题培训时,我走访了当地集成电路封测领域龙头企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集成电路芯片国产替代是大势所趋,这也为国产AI互联芯片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胡超博表示,入选“U35”,为青年科技工作者互动交流、拓宽视野、链接资源搭建了宝贵平台。
PART.02
全方位助力“科创新锐”加速奔跑
过去五年,围绕赋能青年科技工作者发展,市青科协坚持深化思想浸润,举办“爱国·团结·奋斗”主题分享会等活动20余场,邀请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代表讲述奋斗故事,鼓励青年人才把“强国有我”的铿锵誓言转化为砥砺报国的自觉行动;联动市青联、青商会等组织举办青年人才沙龙30余场,邀请高校、科研院所青年学术带头人、项目牵头人、青年科技人才等开展交流研讨,为青年科技工作者创造了丰富的碰撞思想、启迪智慧的机会。

“在无锡,不少青年科技工作者来自高校或是科研院所,他们期待更多科研成果能够真正走出实验室、应用于产业、贡献于社会,希望在勇闯‘无人区’时能有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给予激励和启迪。”翟齐啸是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今年市青科协的换届中成为新一任会长。

如何更好助力“科创新锐”们加速奔跑?
翟齐啸表示,新一届市青科协将聚焦“服务者”的定位,推出一系列干货举措,努力成为青年科技工作者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娘家人”。
🔸在搭建“事业舞台”上,将持续开展青年科技成果直通车活动,深化“揭榜挂帅”机制,定期收集发布无锡企业关键技术需求榜单,组织协会会员开展“组团攻关”,打造“成果转化问诊日”品牌活动,常态化邀请产业专家、投资人和资深企业家,为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早期项目提供“临床诊断”;
🔸在构建“支持体系”上,将升级“U35青创学院”培育计划,为青年人才提供定制化赋能服务,针对创业者“融资难”问题,联合金融机构推出“金融护航能量包”,提供包括信贷支持、融资对接在内的专属金融解决方案;
🔸在营造“认同归属”上,将把团市委“青年路9号”科创会客厅打造成更具活力的思想碰撞地,常态化举办跨学科沙龙和前沿技术研讨会,拓展大家的“科创朋友圈”。

从实验室到创业场,积极参与市青科协活动,让“95后”青年李昇勇敢地迈出创业第一步。
“我之前主要从事高精度气象预测的AI技术研究,现在则转向运用AI分析与预测国际贸易运费走势。这一转变的契机,来自青年科技成果直通车活动中与多家物流企业的深入交流。我切身感受到行业对运价预测与风险控制的强烈需求,而我们攻关自研形成的算法模型,恰好能为这一痛点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如今,李昇已成为AquaBridge.AI公司的合伙人兼CEO,在创新创业赛道上续写科研人的逐梦热忱。
PART.03
极致服务营造引才留才温暖“港湾”
从深海远洋到商业航天,“星辰大海”从不是触不可及的远方,而是无锡青年步履不停的征途。一批青年科技人才以青春为帆,以奋斗为桨,用执着坚守奔赴梦想之约,让炽热青春绽放耀眼光芒。
为不断优化青年人才发展环境和建功平台,团市委发布了青年人才“太湖擎帆”工程行动计划,明确要用两年时间,加快构建“1+1+1+N”无锡青年人才工作体系,即建成1个多方联动、人才荟萃的市级青年人才库,建成1个运转高效、资源汇聚的市级青年人才交流中心,形成1套系统完备的青年人才支持政策体系,打造N个共青团青年人才工作品牌项目,推动无锡的青年发展综合指数保持全省前列。
“太湖擎帆”工程的四个方面11项重点举措,每一条都精准对接青年核心需求,以极致服务营造热带雨林式的人才生态,让青年人才在锡安心工作、专心创业。

例如,在产才融合方面,我市将加快打造开放共享的创新创业载体,重点依托锡跃SPACE(无锡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中国青年创业社区、无锡青年创新创业促进中心等载体与平台,建设开放式青年创业街区(园区),不断增强创业就业青年与无锡的黏性;
在区域协同方面,将充分发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企业家联络站”作用,常态化开展锡港澳青年企业家创新创业沙龙、青年企业家对话峰会等活动,以更精准的服务对接青年企业家需求;

在营造人才生态方面,将优化“学子归巢”服务矩阵,加强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深度联动,扎实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更好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选择无锡、扎根无锡;

在以文化IP塑造城市特质方面,将加强城市形象宣传,通过抖音、B站、小红书等平台推广“无锡有点甜”“无理由 锡欢你”等城市青春IP,开发系列青春文创产品,示范性打造青年路9号市级“青年之家旗舰店”“24小时不打烊青年生活圈”,积极组织青年文化节、创意市集等活动,塑造无锡特色青年文化符号。
包容青年的敢想敢为,珍视那份热气腾腾的“折腾”,更愿为青年人才搭建舞台,助力他们脱颖而出、逐梦远航。
无锡正努力为广大青年构筑稳根留锡的温馨港湾,让大家潜心钻研、安心发展、向阳生长,以全方位托举之力让创新创业活力充分涌流,让青春智慧在太湖之滨绽放璀璨光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