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太湖之畔,创新澎湃。“十四五”以来,无锡发展活力迸发,从“465”框架的科学谋篇到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强势崛起,从传统制造的智能蝶变到商业航天的苍穹逐梦,在这座工商名城的发展热土上,科技创新正在催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城市的高品质生活。为此,新安晚报、大皖新闻联合江苏省无锡市委网信办推出专题报道,展现无锡“十四五”期间担当实干、勇挑大梁、锐意创新的辉煌成就。
大皖新闻讯 无锡被誉为“太湖明珠”,依水而兴,因水而美,沿湖岸线的一些新景区正成为游客的旅游新选择。事实上,从千年文脉、实业报国,再到工商名城和未来都市,这座江南古城不仅大力弘扬工商文化,夯实实业基础,还在不断推动文化与各类经济业态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文旅+农业”“文旅+体育”“文旅+科技”等新业态、新模式,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书写了独具特色的“无锡答卷”。
对于无锡,这不只是一场春晩
今年年初,借助央视总台春晚,一曲百年前的江南小调《无锡景》让无锡这座美丽富饶的江南名城走进了大众视野。无锡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吴文化发祥地,有着深厚悠久的音乐文化传统,拥有“民乐之乡”“中国二胡之乡”的美誉。代代相传的民族音乐融汇了历史、文化、民俗、地域特色,是展示和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春晚取景地
大皖新闻记者了解到,作为央视春晚重要的取景地,无锡多个旅游景区惊艳亮相。无论是鼋头渚,还是雪浪山,都实现了旅游热度和流量的持续攀升。如何充分利用山水资源的独特魅力,让更多的人愿意常来常往,实现“流量”到“留量”的转化?“山水好声音”全民K歌大赛、音乐嘉年华,青山绿水间的城市定向赛、全民健身运动会……近年来,无锡将文体赛事流量与旅游增量叠加,推动农文商旅深度融合。绝美的湖光山色,吸引来了极富文化创意、向往“诗与远方”的年轻人。
春晚,让无锡在一个更大的舞台展示自己,这里是郭沫若笔下的“太湖佳绝处”。中国首台28纳米关键尺寸电子束量测量产设备在无锡出机,自主研发的高性能人工智能平台“神威·震泽之星”系列产品在无锡发布,无锡连续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深海装备、人形机器人这些未来产业闪亮起势……
艺术赋能,古村绽放新活力
11月中旬,大皖新闻记者来到无锡尧歌里古村,村里的绿波美术馆是由上世纪60年代老茶厂“蝶变”而来,如今已经成为无锡的文旅新地标。这里不但藏有世界最大的琉璃马雕塑,还有憨态可掬的惠山泥人。中古艺术货仓内几十万件海外回流陶瓷、东亚书画错落陈列,形成“艺术欣赏-休闲社交-文化消费”的完整体验链。不久前,这里还办了一场画展,来自白俄罗斯、土耳其、法国、泰国等国家的20余位艺术家带着画作亲临现场参展。

琉璃雕塑
尧歌里古村紧邻雪浪山、长广溪湿地,与周围的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诸多游客在这里感受艺术为古村老街巷赋予的新生命,感受无锡“古村+艺术”融合发展的独特魅力。
从春晚后文旅数据再创新高,到《无锡市繁荣文化旅游业若干政策措施》出台,无锡正以“创意+科技+文化”为抓手,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而尧歌里古村正是无锡文化新业态赋能文旅发展的生动样本。而这种以文化新业态激活文旅发展的思路,让文旅空间都能兼具文化厚度与体验温度。

惠山泥人
“文旅+科技” 打造发展新引擎
在无锡,能看到越来越多新质生产力赋能文旅产业转型的案例。军嶂山麓,三位来自东北的年轻人告别城市的写字楼,在这里开起“浮生”咖啡馆,新生力量在这片乡野景致中悄然生长。如今的无锡山水东路科创谷,咖啡馆密度甚至超过闹市区,它们既是乡村文旅的增量,又是科创谷的一抹文艺之光,成为人才工作之余的“后花园”。
“把最美的环境留给全世界最强的大脑”,在科创谷越来越具象。目前,这里已集聚了高层次人才7500余名,其中院士7人、省级人才120人,区域人才红利叠加,互相支持和启发,加速转化为产业创新的多重红利。山水为媒,科创为魂。山水东路科创谷是无锡多元融合发展的缩影,这里正成为“创”意最盛的锦绣缎带,这里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服务效能不断提升,人才活力充分涌流,产业生态日趋完善。

绿波美术馆内的中古艺术货仓
走在无锡的街头,能深刻感受到这座城市蕴含的澎湃活力和发展机遇。无锡,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凭借着丰富多元的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在活力之城的发展道路上熠熠生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