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太湖之畔,创新澎湃。“十四五”以来,无锡发展活力迸发,从“465”框架的科学谋篇到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强势崛起,从传统制造的智能蝶变到商业航天的苍穹逐梦,在这座工商名城的发展热土上,科技创新正在催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城市的高品质生活。为此,新安晚报、大皖新闻联合江苏省无锡市委网信办推出专题报道,展现无锡“十四五”期间担当实干、勇挑大梁、锐意创新的辉煌成就。
潮涌太湖 蝶变无锡丨乡镇企业博物馆成了营商环境“金名片”
“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历尽千难万险、吃尽千辛万苦。”在无锡,有一个全国唯一以乡镇企业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中国乡镇企业博物馆。这里记录的“四千四万”精神,是改革开放初期创业者们闯市场的坚韧。如今无锡也将这种精神转化为“政策靠前、服务上门”等优化营商环境的实际行动,全方位提升为企服务水平,宽领域规范市场行为,全链条支持企业创新,让这里成为创新创业的发展热土。
“四千四万”精神传薪火
11月12日下午,大皖新闻记者走进位于无锡市锡山区的中国乡镇企业博物馆,虽然已是傍晚,但现场仍有不少参观者慕名来到这里。进入馆内,现场的讲解员动情地介绍着,“这座精神地标,用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创业印记,诉说着无锡营商环境的精神根源与传承密码”。作为全国唯一以乡镇企业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这里的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营商活力的基因。序厅巨幅地屏上,乡镇企业发展的关键年轮随脚步次第显现;春雷造船厂复原展区内,竹片造船、木材拼龙骨的场景,生动复刻着1956年无锡农民“无中生有”的创业奇迹。
中国乡镇企业博物馆
展馆中,“四千四万”精神雕塑墙令人不禁驻足。“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历尽千难万险、吃尽千辛万苦”的精神内核,不仅是乡镇企业崛起的密码,更成为无锡优化营商环境的精神指引。如今,这种精神已转化为“政策靠前、服务上门”的实际行动,锡山区打造的“一站式”企业服务中心,实现审批事项平均办理时限压缩60%,让企业少跑腿、好办事。
记者了解到,作为“苏南模式”发源地,无锡市锡山区在春雷造船厂旧址旁规划“四千四万”精神体验研学中心,将工业遗产转化为招商名片,今年已吸引12个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总投资超百亿元。不仅如此,无锡将“四千四万”精神融入政策设计,推出“人才优享卡”“科创贷”等定制化服务。从乡镇企业博物馆的筹建到工业遗产的活化利用,无锡以弘扬创业精神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如今,“四千四万”精神已化作政务服务的温度、政策支持的力度。
春雷造船厂船坞
人才港里看营商温度
历史上的“走遍千山万水”在无锡有了另一层含义“全球引才网络”,而长三角(无锡)国际人才港正是这一含义转变的生动写照。记者来到位于无锡市映月湖科技园核心区的长三角(无锡)国际人才港,优美的环境让人流连忘返。作为锡东新城重点打造的人才服务载体,这里的运营团队可谓是“强强联合”,国资公司筑牢管理根基,鲁汶大学回国人才创业项目负责品牌运营,深耕欧洲的CENTI Group与深圳立方汇则带来专业孵化资源。
营商环境的温度藏在细节里。人才港旁有雅遇人才公寓,“租金有补贴,家具家电配齐,拎包就能住。”工作人员现场展示的公寓样板间里,智能家居、共享空间一应俱全,解决了海归人才的后顾之忧。这种“住房+创业”的配套模式,正是无锡锡山“以人才需求为核心”的服务缩影。
长三角(无锡)国际人才港
立足长三角、聚焦粤港澳、放眼全球,人才港的定位背后,是无锡打造“海归第一站、双创首选地”的决心。记者采访获悉,围绕商务、政务、生活三大板块,这里构建起“引育留用”全周期闭环服务体系:政务服务站可办理人才认定、政策申报等高频事项;商务中心提供法律、财税等专业服务;定期举办的人才沙龙、项目路演,则搭建起资源对接平台。
出台“8.0版”方案 优化营商环境再升级
营商环境是衡量一座城市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无锡再发力。今年5月30日,《无锡市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2025》正式发布,无锡营商环境改革迈入“8.0版”,内容涵盖对标世行新评估体系,以提升经营主体满意度和体验感为重点,聚力实施“五大工程”、50条重点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生态。
记者了解到,自2019年启动优化营商环境以来,无锡对营商环境的建设实现了从“粗线条”向“精细化”落实的转变,从点状实施向宽领域、广覆盖的突破。下一步,营商环境还能怎么优化?以企业感知为导向,这就是无锡营商环境建设再升级的答案。 下大力打通企业跨区经营壁垒,这正是“8.0版”的“方向标”之一。推行“一照多址”经营场所跨区备案,实现企业跨区域变更可到迁入地办理,建立跨区域公平竞争审查一体化合作机制,无锡通过一系列举措打通迁移堵点,便利企业跨区经营。
中国乡镇企业博物馆馆内场景
不仅如此,无锡投入更大的力量,利用信息化、互联网技术为营商环境改革赋能,推行智能帮办服务,推进登记注册智能辅助接听、股东会决议等申请材料智能辅助生成,优化登记服务效能;升级政务云服务,开通上线“云帮办”“云勘验”等远程视频服务,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效率,推动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更多“智慧”“智能”服务陆续展开。
大皖新闻记者 魏鑫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