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江阴市公安局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精准定位“护航者”与“参与者”双重角色,以提升企业安全感、满意度为核心目标,通过机制创新、精准防控与暖心服务等举措,持续探索警企融合、共治共享新路径,用有温度、有力度的公安服务,全力保障企业发展的“加速度”。
机制创新+制度保障,筑牢警企联动“压舱石”
服务企业发展,必须有坚实的制度保障。江阴公安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与公安主业同部署、同推进,成立了由“一把手”挂帅的警企联络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构建起“一室四专班”的工作架构,并推行“因企施策”“按片负责”的精准服务模式,局领导带头落实走访调研制度,将服务窗口前移到企业一线,推动服务从“有形覆盖”走向“有效对接”。
服务企业没有“旁观者”,人人都是“局内人”。定期召开的警企联席会议,不仅是治安动态、风险因素的通报会,更是解决问题的协商会。“我们公司在拓展海外业务时,对涉外法律法规掌握不透,心里总是不踏实。”在一次联席会议上,一家新材料公司的负责人道出了困扰。会议结束后不久,由出入境管理大队等专业警种部门组成的“联合顾问团”便主动登门,提供了精准的法律指导。“这种量身定制的服务,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让我们‘走出去’的步伐更稳健了!”该企业负责人由衷赞叹。
这种凝聚合力的工作模式已常态化运行。驻企民警作为前沿“传感器”,深入摸排企业需求与风险;而内保、经侦、出入境等警种部门协同发力,主动与发改委、工商联、科技局等单位对接,听取意见,优化政策,推动信息互通、优势互补,构建起齐抓共管的护企优商新格局。
精准防控+主动打击,织密企业发展“安全网”
在海澜集团,集“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前哨”和“经盾服务站”于一体的创新平台,已成为警企协同的亮眼品牌。这里不仅是法治宣传的前沿阵地,更是快速响应企业诉求的“绿色通道”。“我们依托‘一哨一站’设立了接报案分中心,对涉企侵权案件优先受理、快速查处,最大限度减少案件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影响。”江阴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前,某服装企业发现其产品被外地厂商仿冒,通过服务前哨的绿色通道,经侦部门迅速介入,高效固定证据并锁定嫌疑人,为企业及时挽回了损失。据统计,该哨站已服务企业81家,助力侦办知识产权类案件92起,挽回及避免经济损失高达2.02亿元。
动态巡逻防控网持续加密。通过“车巡+步巡+视频巡”相结合的方式,警力精准覆盖重点企业、工业园区及周边,“白天见警车、夜晚见警灯”已成为常态,显著提升了企业的直观安全感。
与此同时,风险隐患排查的“安全体检”也从未松懈。依托“一企一警”联络机制,民警定期上门,对企业的治安、消防、易制爆易制毒等管理情况进行细致检查。这种“定期检查+随机抽查+回头看”的闭环管理模式,帮助企业将风险防范于未然。
在打击犯罪方面,江阴公安更是利剑高悬,对侵犯企业利益的违法犯罪发起凌厉攻势,充分运用合成作战中心深度挖掘犯罪线索,健全预警排查模式,同时强化执法监督,做到对涉企案件快侦快破、全力追赃挽损,切实维护了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流程再造+暖心服务,提升企业办事“满意度”
服务的温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满意度。江阴公安从企业办事体验出发,大力推动流程再造和服务升级。
走进江阴市政务服务中心,公安“涉企综合服务专窗”格外醒目。这里整合了34个涉企服务事项,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对疑难问题实行内部协调、跟踪办结。“太方便了!本来以为要跑好几个地方,没想到在一个窗口就全办妥了,为公安效率点赞!”某新能源企业办事员在体验了“一站式”服务后兴奋地说。车管所也设置了便企专窗,提供“优先办”“预约办”和“就近办”服务,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
线上服务的能级也在不断提升。江阴公安全面激活“网办中心”效能引擎,整合专业力量,融合多条网络,为企业提供“多时段咨询、线上预审、专人回访”的云端服务。“我们公司业务员出差多,证件办理需求大,现在大部分业务网上就能办,省时又省力!”某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对“网办中心”的服务赞不绝口。今年上半年,网办中心网上办件量达24900余件,群众满意率持续保持100%。
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信用审批”新模式的推行。江阴公安探索为企业进行信用画像,对信用等级高的优秀企业,开启“绿色通道”,提供提醒办、上门办、容缺办等定制服务。对非关键性材料缺失的,可实行“先办后补”,用政府的“信任”换取企业的“便利”,真正落实了“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服务承诺。
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服务,从单一管理到多元共治,江阴公安正以务实创新的举措,持续擦亮“警企同心”服务品牌,为江阴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平安动能”。(卢聚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