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们注意看,要先加白色,再慢慢加黄色……”虽然国庆中秋假期刚刚过去,但位于江阴市璜土镇璜土村的胡子小镇依然人来人往。艺术中心内,“新村民”李在右正带孩子们作画。这个安徽画家是多年前来到璜土村的第一批“数字游民”。现在,村里“新村民”可不止他一个。2021年,璜土村用13套闲置宅基地吸引来第一批艺术家后,如今已有42名“数字游民”在此扎根。
这个地处无锡江阴与常州新北交界的普通村落,曾因产业单一、年轻人外流陷入发展困境。站在锡常一体化的风口上,璜土村借恐龙园的运营经验补乡村之短,用本土的田园场景填城市之缺,让跨省的人才、资源、客流在此高效流转,成为高峰日均接待游客近万人次的文旅打卡地。“璜土村正借以独特的‘破界’实践主动嵌入区域发展版图的‘节点’。”璜土镇党委书记冯涛介绍。

村干部“手搓”出来一个“艺术乡村”
璜土村胡子小镇入口处,“家之味”馄饨店的热气里裹着烟火气,工作人员周静媛正笑着招呼客人:“吃馄饨呀!”她的身份远不止“店员”。作为村里的社保专员,听说村里要办馄饨店,第一时间主动报名。另一边,负责村里民政工作的大学生村官邹敏喻正作为导游在接待游客。在璜土村,这样的“斜杠青年”随处可见。包括她俩在内的8名村干部、17名村工作人员,人人都是“多面手”。胡子小镇是怎么来的?“村干部和艺术家手搓出来的作品。”用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钱俊贤的话来说,“在这里,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搓不出来的。”用集装箱改造的巨型音箱是村干部们联合本村工匠“搓”出来的作品,现在是村里的地标性建筑。起初,这些“搓出来的”设施虽实用却少了些美感,但艺术家到来后就地取材,用木雕、鹅卵石等镶墙,用蓑衣、稻草鞋等装饰檐窗,小镇艺术融合的魅力逐渐显现。植入“艺术乡村”的理念后,胡子小镇越“搓”越高级了。不久前,中央美术学院、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师生们还来到村里的生态园,创作了《竹影坠梦》《映月荷》两件艺术装置,村民路过时也会驻足,“这艺术真就长在咱村里了!” 而艺术激活的不仅是乡村颜值,更带来了发展红利。“去年村里农文旅项目首次实现盈利,今年上半年收入较去年同期再增60万元。”钱俊贤的笑容里,满是藏不住的成就感。
“感觉自己不是外人,就是村里的一份子。”现在,这些“数字游民”已褪去 “过客”身份,主动变身参与乡村建设的“村理人”,他们在这里享受生活,也反哺村庄。只用了不到两个月,湖边咖啡馆就村里最受欢迎的“打卡点”之一。经营这家店的内蒙古人张瑞也是村里的“数字游民”,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期间,她的咖啡馆每天营收超3000元,“现在我的生活和村里紧紧绑在一起了,村里好,我才好。”“手搓”的艺术肌理、“共生”的新老村民,成为胡子小镇最特别的存在。在村里游客驿站兼职的“小胡子”李剑也是新村民里的“老资历”,“城市住久了,就想住在村里。“从10月1日到现在,每天都要忙到后半夜。”张瑞揉着酸胀的肩膀,语气里却满是干劲。正是有了这些“村理人”加入,胡子小镇在国庆中秋长假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接待游客6.2万人次,总营收132万元。这些新村民带来的不仅是新业态,还有新思维。在他们的牵线下,今年,南京理工大学、江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高校相继在胡子小镇设立艺术创作基地,给村里吹来更年轻的艺术气息。“那边,是上海来的6个‘胡子’要开的意大利面包房,他们规划的意大利餐厅建筑雏形已经出来了。”钱俊贤习惯性地用“胡子”称呼这群艺术家,言语里满是期待。
“没想到乡村旅游还能这么运营!”在璜土镇的牵线搭桥下,最近,江苏恐龙园研学旅行有限公司专为胡子小镇量身打造了一次“粮食特工队”研学项目,这让村干部们打开了新思路,璜土村村委委员徐勐感慨,“以前觉得人家是大公司,我们是小乡村,根本搭不上边。接触后才发现,双方资源正好互补,恐龙园客户群体庞大,但缺乏乡村场景;胡子小镇有稻田、果园、农家院,缺乏运营经验。”这成了璜土村借力锡常一体化发展的生动实践。徐勐介绍,此前恐龙园团队带来的营销培训中,线上推广案例让村干部们眼前一亮,随后村里便与悠家合作,将自主经营的君临、君轩、君庐三家民宿搬至线上,还依托恐龙园资源推出“恐龙园+胡子小镇”套票方案。“这样一来,既能把恐龙园的游客引到村里来,也能让来小镇的客人愿意去恐龙园看看,真正实现双向引流。”作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璜土镇将胡子小镇定位为“第一站”。“是外来客人、游客的第一站。”冯涛透露,璜土镇计划串联“第一站”与金武祥故居、高城墩良渚遗址、篁村老街三个文化节点和辖区内56家各级家庭农场,构建“1+3+N”文旅矩阵。现在,“藏”在稻田里的晚清建筑金武祥故居已修缮完成,未来把周边的农田改造成高标准农田,形成一处乡村独有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