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食是平淡生活中的小确幸,也是一座城市不可缺少的烟火气。江阴地处“江尾海头”,美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勤劳聪慧的江阴人民在追求美好生活中,孕育出了苏帮菜系中重要支脉——江阴菜。
江阴菜既反映了江阴人生活中的饮食品质、审美观念、情感活动,也体现了江阴地方的自然环境、生产水平、社会文明。本平台联合江阴市烹饪协会推出《寻味江阴》系列推文,通过文字与镜头,探寻江阴美食文化的魅力与精彩。

俗话说“金秋豆腐似人参”
豆腐又跟“兜福”谐音
软嫩易嚼的口感
清润滋补的特质
非常适合秋天食用
下面就给大家分享5道简单好做充满浓浓江阴味的豆腐菜肴。
炖豆腐
说到豆制品,申港豆腐家喻户晓,深受江阴人的喜爱。申港豆腐坚持用盐卤点制,做出的豆腐自带一股独特的“卤香”,豆味更浓郁、口感更扎实;嫩豆腐细腻如凝脂,入口即化,适合做汤、凉拌;老豆腐则质地紧实,切面光滑,炖煮时不易碎,能充分吸收汤汁的味道,无论是红烧还是炖煮都格外入味。


在江阴,用申港百叶豆腐做成的炖豆腐可谓是远近闻名。其实,这道菜就是将百叶、豆腐放在锅里一起炖(江阴话也叫“笃”)。先将豆腐和百叶切好放入锅中,加入清水后用大火烧开,再转小火煮20分钟,待看到豆腐起泡时捞出备用,这样能更好地去掉豆腥味;接着在另一个锅中加入菜油,放入切好的小葱爆香,随后加入提前备好的高汤;最后把沥干水分的豆腐和百叶轻轻放入锅中,避免弄碎豆腐,用大火煮开后调小火慢炖30分钟,让百叶和豆腐充分吸收高汤的精华,出锅前加入葱白即可。

待炖煮完成后,揭开锅盖的瞬间,一股浓郁的香气便会扑面而来,那是由申港百叶的豆香、豆腐的清香与高汤的醇香混合而成的。再吃一口,申港百叶软而不烂;申港豆腐则吸满了汤汁,口感嫩滑却不松散。没有复杂的调料,没有花哨的做法,却用最质朴的方式,俘获了不少江阴人的心。
红烧豆腐
说到豆腐的做法,江阴人自然少不了红烧豆腐。这是一道非常接地气的家常菜,同时又能把江阴菜“浓油赤酱”的特色刻画得淋漓尽致。做红烧豆腐,江阴人一般会选用嫩豆腐,用刀轻轻划成小块,吃起来比较方便。

锅里倒上菜籽油,油热后先把姜末放进去爆香,然后再把提前剁好的肉末倒进去快速翻炒。看着肉末从粉白炒到金黄,油脂都逼出来时,把肉末盛出备用。紧接着,再把处理过的豆腐块轻轻倒进锅里,两面煎至金黄,这样出来的豆腐外焦里嫩,口感更为丰富。如果你是纯素主义者,那可以省略煸炒肉末的步骤,直接把豆腐煎至金黄即可。

豆腐煎好后,倒入之前盛出的肉末,沿着锅边淋小半碗清水,开中小火慢慢炖煮,让豆腐充分吸收肉末的香味。炖的时候别用锅铲使劲搅,得用铲子贴着锅底轻轻推,不然豆腐容易碎。炖个五六分钟,看着汤汁慢慢变稠,就可以勾点薄芡,再淋上一勺生抽提鲜,加半勺老抽调色,出锅前撒点切碎的葱花,这道红烧豆腐就大功告成了。

端上桌,光是卖相就透着江阴菜的热烈。豆腐裹着琥珀色的酱汁,边缘泛着油亮的光,翠绿的葱花点缀其间,看着就食欲大增。入口更是绝妙,豆腐的豆香,混着酱香和肉香,咸鲜中带着一丝甘甜,肉末藏在豆腐缝里,嚼起来多了几分颗粒感。汤汁泡饭更是绝配,每一粒米饭都裹满酱汁,连吃两碗都不过瘾。
鱼头豆腐汤
眼下天气转凉,做一碗鲜美热乎的鱼头豆腐汤给家人,真的是暖身又滋补。江阴人烧鱼头汤,一般会选用新鲜的鲢鱼头爿,最好是花鲢头,肉质鲜嫩且富含胶质。处理鱼头的时候,一般会对半开,这样方便煎透。豆腐的话,嫩豆腐、老豆腐都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决定,喜欢有点嚼头的,就选老豆腐,喜欢入口即化的,就选嫩豆腐。

食材备好后,往锅内加油,油热后先下3—4片姜片,小火煸出香味,接着把处理好的鱼头放进去煎。这一步尤为讲究且需要耐心,先煎正面,等鱼皮煎得金黄,用铲子轻轻推一下,能移动时再翻面,不然鱼皮容易破,既影响卖相,还会让汤变浑浊。两面都煎好后,往锅里加滚烫的开水,水量要没过鱼头,这样炖出来的汤才会像牛奶一样奶白醇厚。

水烧开后,把准备好的豆腐块轻轻放进锅里,大火再煮3分钟,然后转小火慢炖。嫩豆腐炖15分钟就够了,久了容易碎;老豆腐耐炖,可以多炖一会,让其充分吸收鱼汤的鲜味。快出锅前,加少许盐调味,再撒上一把葱花,煞是好看。当然,喜欢吃绿叶菜的,还能丢几棵青菜进去,煮个两三分钟就好,颜色更鲜亮,营养也更全。

先舀一勺鱼汤入口,温润的汤水顺着喉咙滑下,暖意瞬间从舌尖蔓延到肚子里;再用筷子轻轻夹起一块鱼肉,肉质鲜嫩得几乎要在筷尖化开;锅里的豆腐最是入味,淡淡的豆香混着鱼汤的鲜美。热乎的汤水、软嫩的豆腐、鲜美的鱼肉,一口接一口,暖胃又暖心,正是这个微凉季节里最贴心的慰藉。

戳豆腐
在江阴,说到豆腐最本真的吃法,非戳豆腐莫属,这也是不少老江阴人的童年回忆。“戳”是江阴方言,就是捣碎的意思。其实戳豆腐类似凉拌豆腐,做起来快捷方便,是当年江阴人常吃的美味。尤其是早上,戳豆腐搭一碗粥,那简直是绝配。


做戳豆腐特别简单,把豆腐放进碗里,加少许盐、鸡精,淋一点麻油,用筷子以最快速度把豆腐戳得细碎就行。夹一筷子入口,没有多余味道,只有豆腐的清香混着麻油的香气。

如今讲究些的做法,会把它和皮蛋一起凉拌,还得了个好听的名字——皮蛋拌豆腐。当然,做法也多了几分巧思:把嫩豆腐倒扣在盘中,用刀轻轻划成小块;皮蛋要选溏心的,黑褐色蛋体裹着琥珀色溏心,和豆腐的纯白形成鲜明对比。再撒少许榨菜碎、蒜末、香菜末,淋一勺麻油、少许生抽,拌匀即可。

比起戳豆腐,皮蛋拌豆腐的口感层次更丰富。入口先是豆腐的冰凉软嫩,接着是皮蛋的Q弹与溏心的绵密,榨菜的咸鲜、生抽的酱香在舌尖慢慢散开,解腻又开胃。如今它成了餐桌上既保留回忆、又符合当下口味的“新家常”。一碗豆腐,从简单的“戳”到精致的“拌”,变的是做法,不变的是江阴人对美食的追求。

青菜烧豆腐
俗话说“霜打青菜分外甜”,霜降过后,江阴的矮脚青少了些苦涩,多了几分甜糯。在老江阴心里,青菜烧豆腐可不是普通的家常菜。早些年日子紧巴的时候,家家餐桌上都少不了这道菜。更重要的是,它还有“一清二白”“兜福”等美好寓意。

锅内倒上菜籽油,油热后丢几片生姜爆香。先把青菜下锅,开大火快速翻炒,等菜叶变软出汁,就可以准备下豆腐了。能干的江阴人通常会左手直接托着豆腐,用薄刀先纵向切开,再横向切几道,切好的豆腐块直接下锅就行。接着加小半碗凉水,盖上盖子焖三分钟,这一步切记别用铲子乱铲,不然豆腐很容易碎。等豆腐充分吸满青菜的味道,加入调料就能出锅了。

端上桌时,青菜绿得发亮,豆腐裹着浅绿的汤汁,光看着就清爽诱人。夹一块豆腐,软乎乎的却不松散,咬一口满是青菜的清香;青菜嚼着糯糯的,清甜在嘴里慢慢化开。这碗菜看着普通,却富含营养,非常适合秋冬季节食用。
家常的味道
熟悉的烟火气
这些豆腐菜肴
虽没有山珍海味的奢华
但都藏着
江阴人对美食的独具匠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