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银河科幻大会在成都落下帷幕,第36届银河奖名单正式揭晓。江苏“85后”作家汪彦中凭借《太阳的背后》摘得最佳短篇小说奖,江苏青年作家刘麦加斩获最佳新人奖。两位作家的获奖,不仅是个人创作生涯的高光时刻,更映照出江苏这片土地对科幻创作的深厚滋养,见证着科技创新与千年文脉的双向奔赴。
汪彦中的科幻之路,始终浸润着江苏的烟火气。作为土生土长的南京人,他笔下的人与景,都能寻到金陵城的风貌印记。优秀的科幻作品,连接历史与未来。而江苏厚重的文脉,正是这份连接的坚实根基。文学的情思往往来自于自然和文化空间的启发,所谓“能洞监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江苏的风土人情,让汪彦中的创作既有仰望星空的想象力,又有扎根大地的厚重感。作品中那些在宏大背景中坚守自我的凡人英雄,正是江苏人精神气质的科幻表达。
刘麦加的获奖,则彰显了江苏科创氛围与科幻创作的同频共振。就职于国网徐州供电公司的她,深知科幻小说的逻辑性源于扎实的专业支撑,创作中坚持向科学家请教,打磨作品的科学内核与逻辑架构。这份严谨求索,与江苏浓厚的科创生态相得益彰。江苏集聚了众多科研院所与创新平台,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氛围,给科幻创作者提供了亲近科学、对话专家的便利。在这里,实验室的前沿探索与文学界的奇思妙想相互激荡,科技工作者的严谨务实与创作者的天马行空彼此成就,让刘麦加等江苏作者的作品,既葆有浪漫想象,又不失科学底色。
中国科幻的兴起,与国家发展同拍。刘慈欣认为,科幻的影响力离不开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航天探索不断突破,这片土地充满前所未有的未来感,也让中国科幻在世界舞台上赢得关注。江苏作为经济强省、科技强省,经济总量稳居全国前列,科技创新能力持续领跑,从量子科技到航天配套,从生物医药到人工智能,一系列重大突破为科幻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与现实底气,打开了本地科幻作家的想象力。
科幻文学的蓬勃,为江苏文脉注入了鲜活的时代新风。江苏文脉历来兼容并蓄,从六朝名篇到明清小说,从传统诗词到当代创作,始终在传承中创新、在开放中发展。如今,科幻文学成为文脉延续的新载体,绮丽幻想与历史文化的深度交融,正是江苏文脉与时俱进的生动体现。科幻让千年文脉插上想象的翅膀,既延续了“文变染乎世情”的传统,又回应了时代发展的命题,让江苏文化在回望历史中拥抱未来,在探索宇宙中观照现实。
今天的“想象力”,很可能就是明天的“创造力”、后天的“生产力”。科幻不仅反映时代,也在推动时代。它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好奇心,播下探索未知的种子。就拿最近火遍全网的“南天门计划”来说,这个中航工业构建的航空主题科幻IP,立足我国航空技术现状,大胆构想未来空战体系,被军事学者认为是未来技术的牵引。科幻让科学变得浪漫,让创新变得可期,吸引着更多人投身科创事业,为经济发展与科技突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在扎根于江苏大地的科幻故事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部部文学佳作,更是一个民族面向未来的自信与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