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莹 通讯员 连发)独行快,众行远。江苏一盘棋,南北协调发展是关键一招,关乎着全省经济发展的大局。
过去3年,无锡、连云港这对南北共建的新伙伴从“破壁融合”切换到“同频共振”,通过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三链”携手共进,以新质生产力为抓手推进锡连两地“双向奔赴”,织就了产业共兴、园区共建、民生共惠的“发展经纬”。南北共建促进了两地协调发展的“成色”更足、“动能”更强,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搭建起坚实的空间骨架。
数据显示,自2022年以来,锡连3个共建园区开发面积达30万平方米,已建成20万平方米,投入资金15亿元。累计对接重点项目53个,总投资约692亿元:无锡方累计投入灌南、灌云、东海3个重点县帮扶资金2.4亿元,实施民生项目175个。并在2024年省发改委公布的全省考核中,无锡连云港南北共建工作荣获第一等次第一名,充分展现了南北协作的示范效应。
■“一条链”
推进全链条发展创新
“一江分南北”说的既是地理上的差异,也是苏南苏北在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上的差异。然而这种差异恰恰是区域发展的“特色所在”,也是协同协作的“潜力所在”——通过充分释放苏南苏北比较优势,推进苏南苏北协同发展。
一艘船要想出海需要哪些步骤?答案是陆、池、湖、海多方协同创新。看似简单普通,但“含金量”却不少。在深海实验室连云港中心,国内首艘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未来”号的诞生历程彰显了无锡连云港两地根据各自创新禀赋优势,利用“众筹科研”模式,构建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孵化”的苏南苏北共建的全链条创新生态。
在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耦合时,无锡连云港正在加快产业成龙配套、成链成群。
总投资25亿元的上能电气储能基地项目于2024年3月签约,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全年营业收入3.7亿元。果下科技、溯驭技术签约入驻,远景能源、隆基绿能、法液空、中船澄西等项目有序推进;总投资54亿元的威孚环保项目一期厂房目前已全部封顶,预计2025年11月份投产。振江轨道交通和国产高端炭素热场材料2个项目已完成厂房选址,正在制定厂房等配套设施装修方案;诺丁星联中药渣水热低温转化项目有效打通了“药渣—资源—产业”的循环链条。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院(连云港)分院项目加速推进,助推连云港市医药产业发展;小山航空低空飞行器研发制造基地、天盾无人机尖端反制设备研发生产基地、连云港市低空飞行服务中心、低空研学实践基地等多个航空产业合作项目签约落地,标志着南北共建首个锡连航空产业跨区域产业链正式搭建,推动实现航空产业商业化落地与运营,打造低空交通“最强大脑”。
无锡市南北结对帮扶合作连云港市前方工作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推动产业合作的同时,两地还携手积极布局未来产业,依托无锡航天产业先发条件和连云港区位优势,推进连云港商业航天技术服务母港、火箭总装集成制造测试基地建设,为未来谋划。
南北共建核心是缩小区域发展之间的经济差距,关键是产业协同。过去3年,锡连两地加强财政、金融、科技、产业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强区域内以及区域间的产业融合发展,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并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人才、资金、技术、数据等要素在苏南苏北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为南北共建战略之间的联动提供丰富的要素资源,努力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探索出南北共建新模式。
■三园三基地
共绘协作新图谱
在南北结对的大背景下,无锡连云港以“三园三基地”为核心,一场以“共建共享”为特征的园区革命已悄然开启。
作为江苏省南北结对共建重点工程,无锡连云港专精特新产业园采用新型工业用地(MA)模式,通过“总部+基地”机制实现无锡先进产业与连云港空间资源互补。江苏锡连工业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莫欣说,截至目前,无锡连云港专精特新产业园已签约、意向签约和在谈项目共计20个,总投资73.2亿元。
在灌云振江轨道交通内,一座座龙门吊正在紧张施工。作为南北共建重要项目,该企业在江阴灌云工业园区和无锡两地布局,实现了风电产业链的共建。如今,在江灌装备智造产业园这样的项目正在不断聚集。
南北共建,促进了无锡连云港探索共建园区推进共建共治共享机制,构建“一家人、一盘棋、一条心、一起干”的合作理念,形成了“无锡研发+连云港制造”“无锡市场+连云港产品”等多层次合作模式,创新出“招商一体化+品牌管理输出+人才流动双向”的锡连园区运营新模式,实现了优势互补与双向赋能。
如今,惠榆新兴产业合作园惠榆智能信息产业园一期顺利实现开园满租目标,二期厂房明年一月有望投用。目前已签约入驻溯驭技术、天眼美哈等产业项目;汇联金属产业共建基地与江苏鑫汇泰科技公司摩托车零部件生产项目完成签约,目前已投产。灌南新材料产业共建基地已入驻重点产业项目3个,其中威孚环保项目还入选省级重大产业项目。东海循环经济产业共建基地聚焦汽车产业链,目前正抓紧推进与斯泰兰蒂斯集团等企业的产业合作。
共建园区探索的“飞地经济”模式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共建园区实践的“链式招商”方式提升了产业集聚效率;共建园区创新的运营机制为园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当前,无锡连云港共建园区以“生态运营方”新身份,通过精准定位降低试错成本、生态赋能提升企业存活率、数字驱动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努力打造区域间创新要素流动、价值共享的重要平台,真正地实现锡连共建共享共赢。
■守望幸福
保障民生以人为本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不仅要缩小区域发展之间的经济差距,还要保障民生以人为本。
今年2月21日,无锡与连云港的医疗合作迈出了新步伐。在无锡市南北结对帮扶合作连云港前方工作队积极牵线搭桥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江南大学附属医院作为江苏省烧伤紧急医学救治中心与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与连云港市第四人民医院签订一系列协议。如今,这些签约项目已经取得了初步进展。市第一人民医院与上海瑞金医院联合推出“瑞金智慧医疗联合体远程门诊”便民服务,将瑞金医院专家请到“家门口”。
不仅在医疗资源共享共用上取得进展,锡连两地还通过“小而美”的项目提升基层医疗水平。数据显示,通过帮扶资金支持,东海、灌云、灌南3地提档升级村镇卫生场所96家。此外,无锡连云港还率先完善医保异地就医“免备案”机制,让双方人员流动更加方便。
在做实卫生共建的同时,还积极推进教育共建。6月19日,在无锡连云港南北教育结对合作签约仪式上,灌南县人民政府与无锡金桥教育集团、江苏省天一中学与江苏省东海高级中学、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与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其中灌南县人民政府与无锡金桥教育集团签署的《关于灌南县实验中学西校区的委托管理协议》备受关注。这一合作模式打破了传统帮扶的“单向输出”局限,建立了“政府主导、名校托管”的多元协同机制,是省内首个“政府+名校”托管办学的创新案例,为县域教育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自2022年7月至今年上半年,无锡连云港两地120所学校结对共建,覆盖幼儿园至高校全学段,连云港到无锡挂职跟岗439人;建成“锡慧云海”智慧教育云平台,共享优质课程资源1300余节;联合实施名师培养“双导师”制,共建项目团队在各类评比中获奖57人次,开展高层次校长培训200人次。
此外,花果山西游灯会等锡连两地文旅融合项目持续推进,锡连联合举办招聘活动,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万达锡连美华里商业广场及美华酒店项目、高格众创空间项目相继入驻无锡连云港专精特新产业园,聚焦生活服务业短板补强,为产城融合新路径探索提供支撑,并积极突破连云港高端智慧办公领域空白,为园区企业提供高端、高效、舒适的智慧办公解决方案。无锡连云港粮食南北协作进展顺利,江南米道打造功能性稻米全产业链。
无锡连云港,这对南北共建的新伙伴跨越湖海,以共建为契机,济百姓之需,让锡连两地群众共享幸福生活。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无锡连云港正通过优势互补、齐头并进,将南北共建大文章书写得更加平衡、更加协调,让区域合作的空间更广阔、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更足,一幅统筹全省发展格局、协调苏南苏北两地的“锡连共建”宏伟蓝图将越写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