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征程的终点是千家万户的灯火。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向善惠民,始终是科技创新的价值取向,其中,老年人、残疾人是更需要被关爱的群体。
在无锡,各方合力推动技术的深度转化为守护的温度。这里,一批专注用科技创新助老助残的企业和机构正茁壮生长,他们用前沿技术助老助残的同时,融入城市的发展脉络,推动创新的“星星之火”形成产业蓝海;这里,一批新产品、新场景迭出,经由一个个平台、桥梁让更多创新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让不良于行的群体重获“奔跑的快乐”,让年老体弱的群体因AI享受到更为精彩的晚年生活……
引进来
集聚优质资源推动创新
今年5月,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在全国设立的首个脑机科学创新示范中心在无锡正式发布。该中心规划建设面积近2000平方米,将围绕“脑机智能技术研发”“医疗康复场景拓展”“具身智能人机交互”等方向,探索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在智慧医疗、智能助残、智慧康教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及成果转化,致力于打造全国首个脑机接口黑科技沉浸式体验空间。
发布现场,强脑科技合伙人何熙昱锦表示,强脑科技正在积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赴梁溪科技城落地生根,更好助力无锡市脑机接口产业发展。
双方更早的合作始于今年3月。无锡市通过公开招募,分批次为肢体残疾人免费安装强脑科技研发的轻凌M3智能仿生腿,目前,首批招募对象中10名下肢大腿缺失的残疾人已完成安装。退役军人张赛全是受益者之一,他在接受评估时表示:“我喜欢运动,原来的假肢虽然能步行,但没法跑步,爬山也需要借助工具,听说新的仿生腿装上后可以跑步,说不定我又能找回奔跑的快乐了。”
城市吸引力从何而来?“无锡不仅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完善的供应链,政府的政策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也有着相当大的助力。” 远也科技(无锡)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丁也感慨。从2018年在美国创业、2019年回国,再到2023年与梁溪科技城接触,远也科技最终选择将大本营建在无锡,并于去年正式落户无锡,“我们在这里获得了大量让产品接触到实际客户、助力技术升级迭代的应用场景。”丁也表示。
除了新企业的引进,已有的优质企业资源也被充分利用,城市的产业势能被转化为助老助残实效。10月14日,新吴区科技助残孵化谷揭牌。现场,爱跑猫、执鼎医疗、江南大学无锡医学院等5家企业、2家科研院所率先与孵化谷达成合作意向,携手探索更多助残科技成果。当天集中亮相的电动站立轮椅、脑机AI电动轮椅、孤独症儿童手鼓训练系统等一批高科技辅具为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带来福音。
“引进来”的不仅限于企业和机构。在百禾怡养院,智慧化设备已有丰富应用场景,从安全管理到文娱活动,科技助老正融入长者的日常生活:智能定位胸卡让活力长者自由活动的同时还能享受到秒级响应的安全报警;智慧生命体征监测设备对卧床长者的呼吸、心跳等关键生命体征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一旦出现异常状况,系统立即自动报警;智能评估仪器与AI健康检测仪协同配合,长者可自主完成血压、心率、血糖等健康数据的检测;AI棋手和互动服务机器人为长者带来陪伴下棋、唱歌娱乐、语音交互等多样化的娱乐体验。
新选择
与高需求人群精准对接
如何让更多高科技助老助残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无锡的答案是,通过建展馆、设基地等方式,精准对接高需求人群。
今年8月,梁溪区残疾人辅具租赁服务点和智能辅具应用展示馆在无锡市康复医院揭牌。梁溪区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建展示馆的初衷是“康复医院的患者是各类辅具的主要受众,市场上又缺少较为综合的辅具用品店”。肌肉外甲、踝关节训练器……馆内展示的辅具均可让有需要的患者试用,觉得合适的可以通过租赁或购买的方式获取,“我们希望通过展示馆可试可租的形式,帮助更多有需要的患者找到适合自己的康复辅具。”无锡市残联康复处处长吴晓珺表示。
近日,梅女士来到无锡市老龄工作发展促进中心(无锡市社会福利中心)探望母亲,右侧偏瘫的母亲正要到康复训练室进行康复训练。在康复训练室,梅女士看到了新设备肌肉外甲,得知这套设备很智能,梅女士自己也忍不住穿戴上身试了试,“走路能感觉到助力,力度还能根据我的需求调整,很神奇。”梅女士表示,母亲88岁了,由于肌肉无力,日常出行需要坐轮椅,“听说这套设备特别适合我母亲这样的老人进行康复训练,没想到我们普通市民也能用上这样的高科技产品了。”
今年3月,远也科技实践创新基地落地无锡市老龄中心,那里的老人康复训练有了新选择。“设备刚来的那段时间每天都有不少老人来看热闹,几乎每个人都想试试。目前每天有3—4位老人使用肌肉外甲进行康复训练,延缓腿部功能退化。”康复师相奕凉表示。
理念变化还悄然蔓延至基层社区。“我今年81岁,住在滨湖区水秀社区,申请居家适老化改造能享受到哪些补贴?具体怎么办理?”家住水秀新村160号的沈玉珍阿姨并不是在咨询工作人员,而是在问社区新来的“康养AI助手”。不到1分钟,水秀社区专职养老顾问杨梦蕉便将“康养AI助手”给出的方案打印出来交给沈阿姨。
“真正接触养老领域,才发现要做好养老顾问不容易,需要了解的政策、信息太多了,熟练且灵活运用更难。”杨梦蕉感叹。有了“康养AI助手”,养老政策、养老规划等信息可以被快速收集到,再由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养老顾问把关,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后传达给老人,为老服务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效率都得到了提升。
新建养老机构甚至在筹备阶段就把智能康养设备列入采购计划。在前不久举行的无锡市医疗健康“产医研融合”创新成果交流会上,惠山区钱桥街道颐养中心、滨湖区南泉敬老院、新吴区梅村颐养中心和无锡锦年梁溪长者社区4家基层公办养老机构获准投放智能康养设备,其中,无锡锦年梁溪长者社区还在筹备阶段。“从长远看,智慧康养是养老行业的发展方向,也是提升养老服务的关键组成部分。”锦年相关负责人表示。
走出去
用前沿技术扩大影响力
随着无锡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一批具备自主知识产权、扎根关键技术攻关的民族企业逐渐崭露头角,在科技助老、助残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这些企业带着他们的技术和产品走出锡城,用科技改变更多人生活的同时,也在不断扩大无锡这座城市的影响力。
从无锡市残联获悉,江苏省科技助残联盟成立会议即将召开,无锡市有数家企业入选江苏省科技助残联盟,其中,远也科技和无锡清耳话声科技有限公司均在列。
清耳话声成立于2019年,依托清华大学声学认知和工程实验室以及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的技术力量,专注于听觉系统检测、康复与认知工程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成立伊始,清耳话声就坚定地走上自主研发的创新之路,挑战“耳鸣无法治愈”的既有观念,不仅成功推动听觉医疗器械从依赖国外进口到实现国产替代的重要转型,还在全球率先启动传统听觉诊疗技术AI化进程,成为全球AI听觉医疗器械的先行者。
如今,清耳话声研发的耳鸣康复治疗仪合作单位已遍布全国,翻看名单,北京同仁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江苏省人民医院等近40家医疗机构与其建立了合作关系。今年5月,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浙江)听觉与认知医工融合创新联合体揭牌成立,清耳话声全资子公司上海清耳话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行业领军机构,是该联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远也科技则凭借肌肉外甲这款“明星产品”,登上了央视发布的“2024新质生产力年度案例”。肌肉外甲在无锡已有丰富的应用场景。今年,“远也圆梦”肌肉外甲智能机器人残疾儿童应用示范基地落地市儿童福利院。为了让肌肉外甲与患儿更适配,远也科技研发团队会同院内康复师一起开展项目合作的方案拟定,结合儿童体型与功能障碍程度,康复师为适合使用肌肉外甲的孩子制定了更为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残疾人、老年人、脑卒中患者、帕金森患者……肌肉外甲的受益者正在不断增加,远也科技为他们提供有“大脑”的外置人工肌肉,帮助他们自主行走。“成为江苏省科技助残联盟单位后,肌肉外甲将帮助更多人走得更远。”丁也表示。
锡城更多机构和企业在寻求“走出去”的方法。宜兴元创健康产业科技研究院是宜兴环科园与中国科学院苏州医工所康复工程团队合作共建的研发机构和成果转化平台。研究院聚焦智慧康养、康复器械领域,探索“智慧+”中国式养老解决方案,“我们不但要助力宜兴构建高端智慧康养产业新业态,还在积极谋求无锡以外的合作项目,希望将来可以把成功经验推广至全国。”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杨雯仪)